繁體 | 简体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详细内容

我们可以爱自己吗?

发布时间:2020-11-13  阅读:1319次


“人间普遍存在有三种爱—天堂之爱,尘世之爱,自我之爱。当人摆正这三种爱的先后次序,他便不断趋于完善。”

                               ——《真实的基督教》394及403

自私没有好名声!它通常与虚荣自负,利己主义和自我放纵联系在一起。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宣称,他/她有多爱自己。

史威登堡的著作有论述,只爱自己是所有邪恶的来源,与天堂的生活相背(《属天的奥秘》1307节)。因为,自私的本质中总是蕴含着傲慢,透露出“我在你之上,我比你好”的意思。而且,自私通常都会显示出控制别人的欲望,不论是思想还是行为。自私的内在本质,就是把自己视作神一般,要他人都臣服于它,向它下拜。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是极其危险的。它蔑视他人的需求而仅仅寻求自我的欢愉。事实上,它常常以他人为食,并陶醉于吸食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身的快乐。正因这种自私中恨多过爱,所产生的结果就是,自私带不来幸福。一个人逐步将自己从他人当中孤立开来,产生难以想象的孤独感从而感到痛苦,此般场景就是一幅地狱的画面。

而天堂般的生活却截然不同。在史公著作中,天使被描述为无私的人——他们总是想着别人而非自己。他们喜欢关注他人,却对自己做的好事不太放在心上,如果别人将赞誉归功于他们,他们反而觉得很不自在。他们为他人服务,却总是选择不引人注目,宁愿让其他人多得荣耀。他们的幸福感从某种程度上源自忘却自我的能力。

现实生活里,完全的自我和完全的忘我是两个极端,绝大多数人处于两者之间。不幸的是,有些人只聚焦于自我之爱是如何危险,却也忽略了自我价值。如果他们察觉出自己的思维里有那么一丁点自我中心的意思,就会觉得这是邪恶的。如果你问他们,“你喜欢自己吗”?很有可能他们会说“不” (或者,至少认为自己应该这么回答)。如果问他们是否能去天堂,他们多半会否定。如果赞美他们,他们会感到很尴尬。如果给予批评,他们以此证实自己确实很坏。如同肩头扛着积累了一生的罪疚,他们被压垮了。在他们心中自己是如此的黑暗和令人沮丧。令人难过的是,这种态度毫无益处。憎恨自己并不会产生幸福,它只会使我们变得软弱,失去活力。它使我们放弃希望,而每个人都应该希望自己快乐,希望自己死后能进天堂。

主从不希望我们沉溺于自我厌恶的泥潭。他引用古代律法 “你当爱邻人如己” (《马可福音》12:31;《马太福音》19:18)。显然,我们不当恨自己或邻舍。这条诫命的前提是一个人应当爱自己,否则爱邻舍如爱自己就毫无意义。

史威登堡更强调自爱:“那些仁爱而有信之人同样也爱自己和世界”。( 《属天的奥秘》 7819)。进一步,“人被创造出来是爱自己和爱世界的”(《破解启示录》1144:2)。再比如,“创造之初,自我之爱、尘世之爱与天堂之爱是统一的” (《爱与智慧》396)。 更近一步,“爱自己有助于我们不断趋于完善”(《真实的基督教》 403)。

这些教导有些令人惊奇,尤其当我们以为所有的自我之爱都是可怕的。事实是,我们的确需要爱自己。如果我们不爱自己,就没有能力去爱他人。这种自爱不等同于过分的自恋——自负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关爱他人。更确切的说,这是自尊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有益于他人。在许多方面我们应该要自爱。首先是客观需要——我们要吃,要穿,需要住所。如果我们营养不良,衣衫褴褛,居无定所,将限制我们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同时,我们需要关注家庭。如果一个人家里有事,心事重重,他又怎么能有精力关爱他人?而且,每个人都需要个人时间,放松休息、研读圣经、思索问题。

适当的自爱始于婴儿期,孩子需要被爱围绕。每当他们有点成就的时候——蹒跚地走几步,画了一幅杂乱无章但又奇幻的图画——我们毫不吝啬地赞美他们,夸他们有多棒。是的,婴幼儿在此阶段只是以自我为中心,但就此他们开始建立健康的自尊。(而且我们知道一个孩子缺少这种爱的后果,他们成年后缺少安全感,很难向他人示爱,因为他们自身仍然在寻求认同)。在以自爱为起点的基础上,一个人可以逐渐成长,超越对自我的过分关注。正如史公著作里讲到:“当一个人出生,他总是先爱自己爱世界。其后,当他变得有智慧,他相应得爱邻舍和天堂。随着智慧的进一步增长,他爱主。”(《破解启示录》1144:2)

因此灵性的成长也是自我之爱逐步被限的过程,却不是彻底消灭它。其目标不是自我憎恶,而是把自我摆在合适的位置上——摆在关爱他人和爱主之下,理想状况是我们将关注点落在他人身上,关注在从事有功用的行为,履行自身责任,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上。在多大程度上,我们能够把以自我为中心的考虑置于次要地位,那么在多大程度上自我之爱就是有益的。“属灵之人并不看重自己和世界,除非这些对他发挥功用,造福社会有益。”(《属天的奥秘》 3913:3),他爱自己乃是为实现最终目标而服务的。(《属天的奥秘》 7819)。这就如同木匠顾惜他的工具。他为他拥有的工具而自豪,爱惜它们,他非常喜欢这些工具的形状和质地。但他并非只是珍爱却将工具闲置在一旁。他更喜欢用它们去建造。在建造的过程中,他很少再关注工具本身,而是专注于工具所服务的更高的目标。

下一个话题是我们如何应对赞美。我们都需要被认可,如果我们的努力连一声谢谢都没有得到时,我们也会感到沮丧。但当我们被称许时,有时候反而感到有些尴尬。你如何应对表扬呢?史威登堡遇到的(灵界里的)一些人或许能做个例子。他们全神贯注地为主制作了一个精美的灯台。“终于,数小时之后,他们说,他们做好了一个非常漂亮又有代表性的灯台以荣耀主,这让他们内心深处感到快乐”(《属天的奥秘 552》)。史威登堡或许想看看他们其中是否有源于地狱的自夸之爱,就挑战他们说其实你们所做的功劳都归主。于是乎他们欣然接受,因为令他们引以为豪的关键点不在他们自身,而在于以灯台来荣耀主。我们也可以优雅地接受赞美,承认我们所行之善,只要我们的思维不是停留于我们自身,而是专注于所成就的有益之事上。

这就是天使的思维构架,把自我之爱摆在属于它的位置上,而非主宰。事实上,天使们是如此关切成就主的意愿,以致于他们力求排除自身意愿,避免分心。他们忘我和关心他人的能力带给他们的是天堂的喜乐,这种喜乐难以用人世间的词汇来形容。这就是主所说的,“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失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马太福音》16:25)。丧失自己的生命,并非指剔除自爱,而是指避免让自私的爱占据我们生活的中心。

这是我们的理想,并非能一蹴而就。来自地狱的以自我为主导的爱总是跟随我们,并定期爆发制造麻烦。它要设法控制我们,说服我们——我们自己的需求与欲望比其他一切都重要。(《属天的奥秘》3701:4,4368:4)。它要成为我们的头,而把关心他人降级到较低的位置。幸运的是,主始终在引导我们脱离这些看法和扭曲的爱。日积月累,他将我们盲目的野心转变为建造性的成就,他引领我们把注意力从一心追求物质财富转变为追求功用热爱奉献。贯穿我们的一生他逐渐将我们的重心由自我转移到他人(《属天的奥秘》 3993:9)。

当我们忙碌于生活,辛勤谋生,避恶如罪的时候,当我们克制自己而善待他人的时候,主在一步步地带领我们远离不健康的自我专注。自我之爱将逐步在潜意识里从主导地位退到次要地位。这就是重生的过程,为主而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并在主的爱里找到荣耀。阿们!

上一篇:关于爱邻舍

下一篇:天堂是我们未来的家

  栏目导航  
最后的审判(遗作)(42)
最后的审判(遗作)(41)
第一卷(1—7)
第一卷(8—9)
第一卷(10—15)
第一卷(16—21)
第一卷(22—25)
《新耶路撒冷教义》全文下载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信仰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最后的审判》目录
《最后的审判》全文下载
 
首页 | 著作简介 | 主要著作 | 四部福音书注解 | 研究文集 | 要理问答 | 生平经历 | 音频资料 | 视频资料 | 我要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