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详细内容

创世记(3027—3033)

发布时间:2022-11-25  阅读:591次


3027.“为我的儿子以撒娶一个女子”表示能与属于理性层的对良善的情感结合的对真理的情感由此而来,或说祂将在那里找到这种情感,这从前面的阐述(3024节)清楚可知。

3028.创世记24:5-6.仆人对他说,倘若那女人不肯跟我到此地来,我必须将你的儿子带回你原出之地吗?亚伯拉罕对他说,你要谨慎,不要带我的儿子回那里去。

“仆人对他说”表示主对属世人的感知;“倘若那女人不肯跟我到此地来”表示属世人怀疑那情感是否可以分离;“我必须将你的儿子带回你原出之地吗”表示它是否仍然可以与理性的神性良善结合;“亚伯拉罕对他说”表示主从祂的神性所获得的感知;“你要谨慎,不要带我的儿子回那里去”表示它决不能形成联结。

3029.“仆人对他说”表示主对属世人的感知。这从“说”和“仆人”的含义清楚可知:“说”是指感知(参看1791, 1815, 1819, 1822, 1898, 1919, 2080, 2506, 2515, 2552节);“仆人”在此是指属世人(参看3019, 3020节)。理性本身能感知到发生在属世人中的一切,以及属世人是什么样,因为在人里面,从更高事物能感知到更低事物(参看2654节)。这就是为何“仆人对他说”表示主对属世人的感知。

3030.“倘若那女人不肯跟我到此地来”表示属世人怀疑那情感是否可以分离。这从“女人”和“跟”或“跟我到此地”的含义清楚可知:“女人”是指真理,在此是指来自主的属世人的真理,这真理要与理性的神性良善结合;由于一切结合都通过情感实现,如前所述(3024节),所以“女人”表示对这真理的情感。“跟”或“跟我到此地”是指与属世人分离,并与理性人结合,因为“地”在此和前面(3026节)一样,是指属于理性的爱之良善。从经上说“倘若她不肯”可以看出,怀疑是存在的。

从前面的讨论清楚看出,这些话和接下来直到24:8及之后的那些话包含什么。为更好地理解这些事,我们可以多说几句。真正的理性从良善存在,从真理显现。良善沿着一条内在途径流入,但真理沿着一条外在途径流入。良善以这种方式在理性中与真理结合,并使得理性成为理性。除非良善在那里与真理结合,否则理性不是理性,尽管它由于人的推理能力而看似理性(1944节)。这就是理性在人里面形成的通常途径。

主和其他人一样出生,并且愿意和其他人一样接受教导,所以也愿意以同样的方式使祂的理性变成神性;换句话说,通过从神性经由内在途径而来的流注使理性中的良善变成神性,通过经由外在途径而来的流注使理性中的真理变成神性。因此,理性在良善方面被如此形成:它处于预备接受真理的状态。这种形成由本章开头的那句话来表示,即:“亚伯拉罕已经老迈,到了日子;耶和华在一切事上都赐福给他”,这句话表示当达到这种状态,即主的人身或人性要变成神性,一切事物都被主按神性秩序重新排列时(参看3016,3017节)。接下来要考虑的是,真理要与理性的良善结合;并且如前所述,这种结合以通常的方式,也就是通过从属世人中被召唤出来的记忆知识或事实和认知,或说世俗和宗教知识来实现。

经由内在途径形成的理性的良善本身就是土地本身,而真理则是将要播种在这土地里的种子。真正的理性从不以其它任何方式出生。为了理性能以同样的方式在主里面形成,并凭祂自己的能力变成神性,主来到世间,愿意像其他人那样出生。否则,祂根本不用出生就能披上一个人身,正如古时祂向人们显现时经常所行的那样。

这些就是本章所包含的事,即:真理如何从属世人中被召唤出来,要与理性的良善结合;由于那里的良善是神性,所以那里的真理也要变成神性。对世人,尤其对一个不知道理性心智是不同于属世心智的某种事物,因而不知道理性是通过知识或认知逐渐形成的世人来说,这一切是极其模糊的,以致他理解不了。但对那些对理性人和属世人有所了解,并拥有某种光照的人来说,这些观念是很容易理解的。天使则如同在大白天那样清楚地看到它们。

为获得对它们的某种概念,可参看前面的讨论和论证,即:真理方面的理性,或理性中的真理是通过进入记忆知识和认知,或说进入世俗和宗教知识的流注形成的(1495, 1563, 1900, 1964节);它不是从这两种知识,即世俗和宗教知识,或知识和认知出生的,而是从对它们的情感出生的(1895, 1900节);这两种知识只是良善的器皿(1469, 1496节);空洞的记忆知识或事实必须被摧毁(1489, 1492, 1499, 1500节);在理性中,对良善的情感如同对真理的情感里面的灵魂(2072节);什么是对理性真理的情感,什么是对纯记忆的真理或事实真理的情感(2503节);外在人通过知识或认知与内在人结合,也就是说,当知识或认知被植入爱与仁的属天事物时,理性人便与属世人结合(1450, 1451, 1453, 1616节)。

3031.“我必须将你的儿子带回你原出之地吗”表示它是否仍然可以与理性的神性良善结合,这从前面关于亚伯拉罕和他所出之地的阐述(参看1353, 1356, 1992, 2559节)清楚可知。由此明显可知,亚伯兰所来自的地是叙利亚或亚兰,由希伯所建立的名为希伯来教会的第二个古教会就在那里(1238, 1241, 1327, 1343节)。不过,大约在亚伯兰的时代,该教会也远离了真理,一些家庭甚至远离到这种地步:他们完全不知道耶和华,而是拜别神。这就是此处所指的“地”;关于这“地”,仆人问亚伯拉罕他是不是要将他儿子带回他原出之地。这就是为何“地”在此表示与真理不一致的情感。由于这就是“地”的含义,所以把他儿子带到那里,或也可说,在那里给他娶一个女子,并与她留在那里,就表示将一种与真理不一致的情感与理性的神性良善结合起来。但正如接下来亚伯拉罕在他的回答中所声称的,这是不可能的。

3032.“亚伯拉罕对他说”表示主从祂的神性所获得的感知。这从“说”的含义和“亚伯拉罕”的代表清楚可知:“说”是指感知(参看3029节);“亚伯拉罕”是指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或说神性人身或人性方面的主,该感知便由此而来。

3033.“你要谨慎,不要带我的儿子回那里去”表示它决不能形成联结。这从刚才的阐述(3031节)清楚可知,那里解释了将亚伯拉罕的儿子带回他原出之地表示什么。与真理不一致的情感不能与理性的良善结合,这一点从前面(参看2173, 2507, 2727-2759节)关于良善与真理的结合,或也可说,关于天上婚姻的论述明显看出来。因此,古人在对良善的情感与对真理的情感之间建立了一种婚姻(参看1904节);而且,虚假决不能与良善结合,真理决不能与邪恶结合,因为它们的性质是完全对立的(2388, 2429, 2531节);良善被注入真理的知识或认知,这些知识或认知是接受它的器皿;结合就是以这种方式实现的(1469, 1496, 1832, 1900, 1950, 2063, 2189, 2261, 2269, 2428, 2434, 2697节)。

我得到机会生动地感觉到,虚假不可能与良善结合,真理也不可能与邪恶结合;虚假只能与邪恶结合,真理只能与良善结合。我发觉情况如下:如果一个人拥有对良善的情感,也就是发自内心意愿良善,那么每当他思想他该意愿并做什么时,他对良善的意愿便流入他的思维,在那里使自己适合并嵌入存在于那里的知识或认知,如同嵌入接受它的器皿。他对良善的意愿通过这种结合迫使他如此思考、意愿和行动。这就像是把良善嫁接到真理上,确切地说,嫁接到真理的知识或认知上。

但对一个没有对良善的情感,只有对邪恶的情感,也就是意愿邪恶的人来说,情况就不同了;他会认为凡对他个人有利,能使他变得伟大或重要、富有,从而拥有自己的地位和财富的一切,都是良善;这就是他的目的。每当这人思想他该意愿并做什么时,他的意愿以同样的方式流入他的思维,在那里激活类似真理的知识或认知,从而迫使他思考、意愿和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以错误的方式使用知识或认知,以为他从圣言的字义,或其它知识或研究领域所吸收的一些大体观念能随心所欲地来解释。邪恶就是以这种方式与虚假苟合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于那里的真理完全丧失了真理的一切本质。

在来世,像这样的人比其他人更愚蠢,无论他们在世时似乎比别人多么见多识广。他们越深信他们拥有真理,就越给其他人带来幽暗。这些灵人曾在我周围逗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对源于真理的良善的情感却不容易影响他们,或说他们对这种情感不敏感,无论他们回想起多少他们活在肉身时所知道的真理,因为邪恶与他们同住,真理无法与这邪恶结合。这些灵人也不能与善灵交往;相反,但凡有任何属世良善与他们同住,他们都会经历荒废,直到他们根本不知道任何真理为止。这时,一点真理就被引入剩下的良善,只要剩下的那极少量的良善能接受它。然而,那些拥有发自内心的对良善的情感之人则能照着与他们同在的良善的量和质接受一切真理。

下一篇:创世记(3034—3042)

上一篇:创世记(3023—3026)

下一篇:创世记(3043—3048)

  栏目导航  
道路(19)
934—937节
932—933节
道路(18)
道路(17)
927—931节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五十六...
《新耶路撒冷教义》全文下载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信仰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最后的审判》目录
《最后的审判》全文下载
 
首页 | 著作简介 | 主要著作 | 四部福音书注解 | 研究文集 | 要理问答 | 生平经历 | 音频资料 | 视频资料 | 我要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