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f.由此也清楚可知,主所说的“弟兄”是指谁,即是指所有承认主,并处于来自祂的仁之良善的人,因而是指那些属于祂教会的人。在以下经文中,主所说的“弟兄”也是指这些人。路加福音:
耶稣对彼得说,你回转过来的时候,要坚固你的弟兄。(路加福音22:32)
“弟兄”这个词在此不是指犹太人,而是指所有承认主,处于来自仁与信的良善之人,因而是指所有要通过彼得接受福音的人,无论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因为在福音书的圣言中,“彼得”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因而也表示来自仁的信;但此处“彼得”表示与仁分离之信,因为刚刚之前的话是指着他说的:
西门,看哪,撒但要求你们,好筛你们像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的信不至失掉。(路加福音22:31, 32)
后来又对他说:
彼得,我告诉你,今日鸡还没有叫,你要三次否认你认识我。(马太福音22:34)
这就是无仁之信。但“回转过来的彼得”表示从主而来的来自良善的真理;故经上说:“你回转过来的时候,要坚固你的弟兄。”
马太福音:
彼得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马太福音18:21)
又:
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自己的弟兄,饶恕他们的罪过,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马太福音18:35)
又: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你和他在一处的时候责备他;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马太福音18:15)
此处“弟兄”表示总体上的邻舍,因而表示每个人;但它具体表示一个处于仁之良善,由此处于来自主的信之人,无论他是谁;因为这些经文论述的是仁之良善;经上还说“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这表示如果他承认自己的罪过,并回转过来。
又:
为什么你看见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却不想自己眼中的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让我除掉你眼中的木屑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除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好除掉你弟兄眼中的木屑。(马太福音7:3–5)
此处经上也用了“弟兄”这个词,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仁爱;事实上,“除掉弟兄眼中的木屑”表示给予关于虚假和邪恶的教导,并改造。主之所以说“除掉弟兄眼中的木屑”、“除掉自己眼中的梁木”,是因为灵义就包含在主所说的每句话中;若没有灵义,那么看别人眼中的木屑,却不想自己眼中的梁木,或先除掉自己眼中的梁木,再除掉别人眼中的木屑会是什么后果呢?“木屑”表示小的邪恶之虚假,“梁木”表示大的邪恶之虚假,“眼睛”表示理解力,也表示信。“木屑”和“梁木”表示邪恶之虚假,是因为“木”表示良善;因此,“梁木或栋梁”表示良善之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邪恶之虚假,“眼睛”表示理解力和信。这清楚表明,“看木屑和梁木”、“除掉眼中的它们”表示什么。“木”表示良善,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邪恶(可参看《属天的奥秘》,643, 3720, 4943, 8354, 8740节);“眼睛”表示理解力,也表示信(AC 2701, 4403–4421, 4523–4534, 9051, 10569节;AE 37, 152节)。此外,在一些经文中,经上提到“栋梁或梁木”,它表示邪恶之虚假(如创世记19:8; 列王纪下6:2, 5, 6; 哈巴谷书2:11; 雅歌1:17)。
又:
凡遵行又教导的,他在天国里必称为大的。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你们听见古时有吩咐他们的话,说,不可杀人,凡杀人的,应受审判。但是我告诉你们,凡无缘无故向弟兄发怒的,应受审判;凡对弟兄说拉加的,应受公会的审断;凡说你这个傻瓜的,必遭受地狱的火,你若在祭坛上献礼物,在那里想起弟兄对你怀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解,然后来献礼物。(马太福音5:19–24)
这一整章论述的主题是人的内在生命,也就是他灵魂的生命,因而他的意愿和由此而来的思维的生命;因此,它论述的是仁爱的生活,也就是属灵的道德生活。以前雅各的子孙对这种生活一无所知,因为从他们的列祖往下,他们都是外在人。因此,他们也照着代表敬拜和教会的内在事物的外在条例而保持遵守外在敬拜。但主在这一章教导,教会的内在事物不仅必须由外在行为来代表,还必须从灵魂和内心被热爱和实行;因此,“凡遵行又教导的,他在天国里必称为大的”表示凡出于内在生命实行并教导教会的外在事物的,都会得救。“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表示除非生命是内在的,并由此而是外在的,否则天堂不在人里面,人也不会被接到天堂;“义”表示来自仁之良善的生活良善,“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表示生命必须是内在的,而不是没有内在的外在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只处于代表性的外在,没有处于内在。十诫中“不可杀人”这条诫命教导了来自内在生命的外在生命;但他们不知道,想要杀一个人就是在杀他了;因此,经上首先说:“你们听见古时有吩咐他们的话,说,不可杀人,凡杀人的,应受审判。”因为自古以来,以下教义或观点就在犹太人当中盛行,即:杀那些伤害他们的人,尤其杀外邦人是可接受的,他们照着敌对的情况为此受到或轻微或严厉的惩罚,因而仅涉及身体,不涉及灵魂;这就是“应受审判”的意思。
“凡无缘无故向弟兄发怒的,应受审判”表示一个没有充分理由就恶意思想邻舍的人会在灵魂上受到轻微的惩罚;“发怒”表示恶意思想,因为“说拉加”和“说你这个傻瓜”是有区别的。“弟兄”表示邻舍,也表示仁之良善,“应受审判”表示要根据情况接受检查和惩罚。“凡对弟兄说拉加的,应受公会的审断”表示一个出于邪恶的思维诽谤邻舍,从而蔑视仁之良善,视之为毫无价值的人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因为“说拉加”表示视为无用和毫无价值,“弟兄”表示仁之良善。“凡说你这个傻瓜的,必遭受地狱的火”表示一个仇恨邻舍的人,也就是一个完全憎恶仁之良善的人就被判入地狱,说“你这个傻瓜”表示完全憎恶,“弟兄”表示仁之良善,“地狱的火”(即火之地狱)表示那些仇恨该良善,从而仇恨邻舍的人所在的地狱。这三者描述了三种程度的仇恨:第一种出于邪恶的思维,也就是“发怒”;第二种出于随之而来的邪恶的意图,也就是“说拉加”;第三种出于邪恶的意愿,也就是“说你这个傻瓜”。所有这些都是反对仁之良善的仇恨的程度,因为仇恨是仁之良善的对立面。“审判”、“公会”和“地狱的火”(即火之地狱)表示三种程度的惩罚;“审判”表示对轻微邪恶的惩罚,“公会”表示对更严重的邪恶的惩罚,“地狱的火”(即火之地狱)表示对最严重的邪恶的惩罚。
由于整个天堂都处于对邻之仁的良善,整个地狱都处于对邻舍的愤怒、敌意和仇恨,因此这些是该良善的对立面,还由于对主的敬拜当是内在的时,是来自天堂的敬拜,但它若有什么东西来自地狱,就不是敬拜,而没有内在的外在敬拜来自地狱,所以经上说:“你若在祭坛上献礼物,在那里想起弟兄对你怀恨,就先去同弟兄和解,然后来在坛上献礼物。”“坛上的礼物”表示出于爱和仁对主的敬拜,“弟兄”表示邻舍,在抽象意义上表示仁之良善;“对你怀恨”表示愤怒、敌意或仇恨,“和解”表示对这些的驱散,以及随之而来的通过爱实现的结合。
由此可见,主所说的“弟兄”与“邻舍”意思是一样的,“邻舍”在灵义上表示整体上或整个范围内的良善;整体上或整个范围内的良善就是仁之良善。在旧约的许多经文中,“弟兄”在灵义上的意思是一样的。如摩西五经:
你不可心里恨你的弟兄。(利未记19:17)
诗篇: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快乐!(诗篇133:1)
也是在这层意义上,罗得称所多玛的居民为弟兄(创世记19:7);这也是以色列人与以东之间的弟兄盟约(阿摩司书1:9),以及犹大与以色列的弟兄情谊(撒迦利亚书11:14)的意思。因为“以色列人与以东”,以及“犹大与以色列”在灵义上不是指这些人,而是指天堂和教会的良善和真理,这些良善和真理都彼此结合在一起。
747.“在我们神面前昼夜控告他们的”表示不断从圣言指责他们,与他们争论的。这从“控告”、“在神面前”和“昼夜”的含义清楚可知:“控告”是指攻击(参看AE 746a节),因此它表示指责和争论,因为控告的人也争论和指责;“在神面前”是指从圣言(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昼夜”是指持续,没有间断;因为“昼夜”表示生命的一切状态,“昼”表示当心智处于清晰思维时的生命状态,“夜”表示当心智处于模糊思维时的生命状态。这两种生命状态表示持续不断,因为灵界没有年、月、周、日和时的时间划分,取而代之的是状态的变化;因为那里的天使和灵人有时处于清晰的思维,有时处于模糊的思维。天使和灵人交替地处于清晰感知的状态和模糊感知的状态,这一点可见于《天堂与地狱》(154–161节)一书。但具体地,他们的状态彼此各不相同地交替,如从一种情感进入另一种情感;天使和灵人正是根据这些状态来计算自己的时间;因此,这些状态取代了世上的时间,也就是年、月、周、日、夜和时。由于那时他们的生命状态总体上在理解力的清晰或模糊方面发生变化,因而处于连续交替,所以“昼夜”表示持续不断。“在神面前控告”表示从圣言指责和争论,因为“龙”所指的那些人,就是那些将信仰与生活分离的人,从圣言进行辩论和争论;从圣言争论就是“在神面前”争论,因为神在圣言中,圣言来自神,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这就是为何经上在约翰福音中说:
起初有圣言,圣言与神同在,神就是圣言。(约翰福音1:1)
他们争论支持与仁爱的生活分离的信仰,因为他们从圣言中只根据文字来理解的一些经文来证实他们的异端,当如此证实它时,他们就相信它是教会的本质真理,尽管它是虚假。一般来说,“昼夜控告”表示来自“龙”所指的那些人的持续不断的虚假流注;由于他们的虚假来自被歪曲的圣言,所以这由“在神面前控告”来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