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们主和主基督的”表示当恶人与善人分离,从主发出的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被清晰接受时,天上和地上的一切事物都服从主。这从“世上的国”、“主和主基督”的含义清楚可知:当成了主的时,“世上的国”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以爱和信被接受(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主和主基督”是指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和从这爱发出的神性真理方面的主。下文会看到,主凭神性良善而被称为“主”,凭神性真理而被称为“基督”。
“主的国”表示对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的接受,因而在那些接受的人那里,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主通过从祂发出、通常被称为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之物,同样通过公义和公平,以及爱和信在天堂天使和教会之人中间掌权。主正是通过这些掌权;因此,严格来说,它们才是主在那些接受它们之人那里的国。当这些在天使和世人那里掌权时,就是主自己掌权,因为从祂发出的事物就是祂自己。天堂里的主正是发出的神性。
诚然,主不仅掌管那些接受来自祂的属天和属灵的神性事物的人,还掌管那些不接受的人,如地狱里的所有人;然而,不能说主的国在地狱,因为那里的人完全不愿意被发出的神性并照其秩序的律法管理;事实上,他们否认主,转身离开祂;然而,主仍掌管他们,但不是作为祂国度的臣民和公民,而是作为顽固和叛逆的人来掌管,约束他们,好使他们不互相行恶,尤其不向那些属于主国度的人行恶。
主的国就是从祂发出并被接受之物,这一点可从圣言中提到主国的经文清楚看出来,如在主祷文: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马太福音6:10)
此处“国”明显表示对从主发出的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的接受,主在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中与天堂天使和教会之人在一起,因为经上补充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当这些以内心和灵魂,也就是以爱和信被接受时,神的旨意就成就了。
在别处:
你们要先求天国和祂的义,这一切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3)
“天国”在灵义上表示神性真理,“义”表示神性良善,故经上说:“你们要先求天国和祂的义。”但在至高意义上,“天国”表示主,因为祂是其国度的全部,“义”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的功德。由于被主掌管的人只渴望和热爱诸如属于主的那类事物,所以在他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他永远被引向幸福;这就是为何经上说“这一切都要加给他了”,意思是,倾向于拯救他的一切,都必照着他的心愿成就。
由于天堂凭对来自主的神性真理的接受而为天堂,教会同样如此,所以在一般意义上,天堂和教会由“神的国”和“天国”来表示;因此,在马太福音,那些接受神性真理的人被主称为“天国之子”:
田地就是世界,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马太福音13:38)
很明显,“天国之子”表示那些接受神性真理的人,因为经上说“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种”表示神性真理,“稗子”表示地狱的虚假;这些人被称为“(儿)子”,是因为就圣言的灵义而言,“儿子”表示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参看AE 166节)。
此外,“神的国”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方面的教会,以及天堂(可参看AE 48节);在人那里的“神的国”表示从主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因而处于智慧,随之处于抵制虚假和邪恶的能力;因此,“掌权”唯独属于主(也可参看AE 333节)。
684a.经上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们主和主基督的”,这表示当恶人与善人分离,并被投入地狱时,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就被接受;因为那时,高层天堂和低层天堂都能处于光照,从而处于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只要恶人与善人结合,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那时,低层天堂天使的内层无法打开,只有外层能打开,主在灵人和世人里面不是在与内在分离的外在中掌权,而是在内在中,并从内在而外在中掌权;因此,在最低层天堂天使的属灵和属天的内层打开之前,这层天堂不会像恶人与他们分离之后那样成为主的国。
经上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们主和主基督的”,“主”在此与旧约中的“耶和华”和新约中的“父”是一个意思,即是指神性本身和神性良善方面的主;而“基督”与旧约中的“神”和新约中的“神的儿子”是一个意思,即是指神性人身和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为“基督”与“受膏者”、“弥赛亚”、“王”是一个意思;“受膏者”、“弥赛亚”、“王”是指神性真理和主在世时的神性人身方面的主,因为那时,在其人身方面的主就是神性真理。因此,“耶和华的受膏者”具有相同的含义,因为被称为“耶和华”和“父”,本质上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的神性本身膏立了被称为“神的儿子”、在世时本质上为神性真理的神性人身;“膏”表示主的神性人身从祂的神性本身发出,因而神性真理从祂的神性良善发出。
由此清楚可知,唯独在神性人身方面的主本质上是“耶和华的受膏者”,而君王和祭司代表性地被称为“耶和华的受膏者”;因为膏所用的“油”表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由于正是主的神性真理被神性良善膏抹,所以“基督”、“弥赛亚”、“受膏者”、“王”表示从主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情况就是这样,这一点可从圣言中提到“基督”、“弥赛亚”、“受膏者”的经文清楚看出来。
“基督”就是弥赛亚或受膏者,这一点明显可见于约翰福音:
安得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译出来就是基督。(约翰福音1:41)
同一福音书:
撒玛利亚的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约翰福音4:25)
这清楚表明,主被称为“基督”,因为祂就是旧约圣言所预言的那将要来的弥赛亚;受膏者就是希腊语的“基督”和希伯来语的“弥赛亚”,一个王就是一个受膏者。这就是为何主被称为“以色列的王”和“犹太人的王”,祂也在彼拉多面前承认了这一点;因此,“犹太人的王”被写在了十字架上(马太福音27:11, 29, 37, 41; 路加福音23:1–4, 35–40)。约翰福音:
拿但业说,你是神的儿子,是以色列的王。(约翰福音1:49)
由于“受膏者”、“基督”、“弥赛亚”、“王”都是同义术语,所以“神的儿子”也具有相同的含义,这些名字中的每一个在灵义上都表示神性真理;这就是“王”的含义(可参看AE 31, 553, 625节);“神的儿子”也具有相同的含义,因为在圣言中,“儿子”表示真理,因此“神的儿子”表示神性真理。“儿子”表示真理(可参看AE 166节)。“基督”和“弥赛亚”具有相同的含义。
“基督”表示神性真理,这一点明显可见于马太福音:
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只有一位是你们的老师,就是基督。(马太福音23:8)
“拉比”和“老师”表示一个进行教导的人,因而在抽象意义上表示真理的教义,在至高意义上表示神性真理,也就是基督。因此,“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只有一位是你们的老师,就是基督”表示唯独主是神性真理。
同一福音书:
你们要当心,免得有人迷惑你们;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并且要迷惑许多人。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这里,或在那里,你们不要信;因为必有假基督和假先知出现。(马太福音24:4, 5, 23, 24; 马可福音13:21–23)
决不可将这段经文的意思理解为,那些自称基督或基督们的人将会出现,而是要理解为,那些歪曲圣言,声称这个或那个是神性真理,而实际上并不是的人将会出现;“假基督”是指那些通过圣言确认虚假的人,“假先知”是指那些传播教义虚假的人。因为这两者论述了教会的相继荒废,因而论述了对圣言的歪曲,最后论述了由此而来的对真理的亵渎。不过,《属天的奥秘》(可参看3353–3356, 3897–3901节)解释了这些话。
由于“神的儿子”也表示神性真理,如刚才所述,所以祂有时被称为基督,神的儿子(如在马太福音26:63; 马可福音14:61; 路加福音4:41; 22:66–71; 约翰福音6:69; 11:26, 27; 20:31)。总之,当主在世时,祂被称为“基督”、“弥赛亚”、“受膏者”、“王”,因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唯独在祂里面,神性真理从神性良善发出,这由“膏”来代表。膏所用的“油”表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被膏的“王”代表神性真理。这就是为何当王被膏时,他们代表主,被称为“耶和华的受膏者”;然而,唯独在其神性人身方面的主是“耶和华的受膏者”,因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在祂里面,这神性良善就是耶和华和父,主从祂那里拥有生命的存在。众所周知,祂从耶和华成孕;因此,正是凭自成孕时就在祂里面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只要主在世上,在其人身方面的主就是神性真理。这清楚表明,唯独主本质上是“耶和华的受膏者”,王代表性地被称为“耶和华的受膏者”。正因如此,在其神性人身方面的主被称为“弥赛亚”和“基督”,也就是“受膏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