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详细内容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重生—10)

发布时间:2025-08-03  阅读:7次
 

祷告:主耶稣,我们在天上的父,您教导我们,人生命的各个层级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方法依次被打开,这一过程要按着神性秩序循序渐进地发生,直到人重生;然而,人的重生永远不可能达到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可称得上完美的地步,因为无论在理性层,还是在属世层,要重生的事物不计其数,甚至数量无限多,而我们对此几乎一无所知。 主啊,纯正的真理不但使人眼睛明亮,还使人真正谦卑下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愚昧无知,从而对智慧的无底洞产生深深的敬畏。求主不断光照我们,用智慧浇灌我们,使我们的灵命健康成长。阿们!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NJHD分享-重生10

5122.“三根枝子就是三天”表示连续不断的衍生物,甚至直到最后的衍生物。“三”是指一个周期,及其从开始到结束的持续过程;“枝子”是指衍生物;“天”是指状态。由此可知,“三根枝子就是三天”表示“酒政”所代表的感官能力,从其最初层级直到最末层级所经历的状态;“枝子”表示其连续的衍生物。

每种感官能力和属世层的每个方面,以及理性层的每个方面所经历的重生状态从开始直到结束,都有自己的渐进阶段。当达到某个目的时,它们便在此开始某种新的东西,或说从一种新的开始着手,也就是说,从它们在之前状态下所奋力达到的目的到实现进一步的目的,以此类推。最终,次序被颠倒过来,然后为末的成了为首的。这就是人在重生时所发生的情形,无论是他的理性层,还是他的属世层。当人的重生正在进行时,构成第一个状态的阶段是从信之真理走向仁之良善的阶段;这时,信之真理看似起主导作用,而仁之良善则看似起次要作用;因为信之真理以仁之良善为它们的目的。像这样的阶段会持续到此人完成重生。一旦完成重生,仁爱就从最后一位挪到第一位,从而成为新状态的起点。这些状态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越发内在的方向,一个越发外在的方向。朝向前者就是朝向对主之爱,朝向后者就是朝向信之真理,然后朝向属世真理,之后朝向感官真理。这时,真理的这三个层级被相继带入与理性层中的仁与爱之良善的对应或一致中,因而被带入天上的次序。

这些就是发展的渐进阶段,以及连续的衍生物,甚至直到最后的衍生物所表示的事。对正在重生的人来说,这样的阶段和衍生物是永无止境的,从幼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其在世生命的最后一刻,然后直到永远;然而,他的重生永远不可能达到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能称得上完美的地步。因为无论在他的理性层里面,还是在他的属世层里面,要重生的事物不计其数,甚至数量无限多。那里的每一个事物都有无限分支,也就是朝内在和外在方向发展和衍生的阶段。人对这一切根本一无所知;但主知道每一个具体细节,并且时时刻刻为它做准备。如果主有一瞬间的停顿,那么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陷入混乱。因为一个阶段在一个无尽的序列中关注下一个阶段,并产生永不停止的顺序链。由此明显可知,神性预见和神性眷顾存在于每一个具体细节中;如果它们不这样做,或仅以一种总体的方式这样做,那么人类必灭亡。

5126.“你仍要将法老的杯递在他手中”表示好叫它们能由此服侍内层属世层。“递杯喝”是指变成自己的,显然,它也是指服侍;“法老”是指内层属世层。因为既有一个内层属世层,也有一个外层属世层;外层属世层由直接从世界经由感官进入属世心智,也就是说,进入属世心智的记忆,并由此进入想象的印象构成。

为叫人们知道何为构成外层人的外层属世层和内层属世层,并由此知道何为构成内层人的理性层,有必要在此对它们作以简要介绍。从婴儿到童年,人唯独仰赖他的感官,因为在这段时期,他通过身体感官所接受的,无非是地上、肉体和世俗的印象;在这段时期,这些印象也是他形成自己的观念和思想的原材料。与内层人的交流尚未开启,除非他能领悟并保持这些印象。这时,他所拥有的纯真只是外在的,而非内在的;因为真正的纯真居于智慧。但主利用外在纯真将经由感官进入之物纳入次序。在这第一个时期,若没有来自主的流注,就永远不会有任何根基使得适合人的心智理智或理性层级能建于其上。

从童年到少年,与内层属世层的交流通过学习何为正派、有公益精神、高尚而被打开,既通过父母和老师的教导来学习,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来学习。从少年到青年时期,交流通过学习文明道德生活的真理与良善,尤其通过聆听并阅读圣言学习属灵生活的真理与良善而在属世层与理性层之间被打开。事实上,他越运用真理使自己沉浸于善行,也就是说,越将所学到的真理付诸实践,理性层就越被打开;相反,他越不运用真理使自己沉浸于善行,或越不将真理付诸实践,理性层就越打不开。他所知道的,仍留在属世层,也就是说,仍留在他的记忆中,因而可以说留在屋外的门槛上。

但在这些年和接下来的生命时期,他越漠视良善与真理,拒绝接受它们,甚至背道而驰,也就是说,甚至反过来信虚假、行邪恶,理性层就越被关闭,内层属世层也是。尽管如此,主的神性眷顾仍使得交流保持开放,以便赋予他理解他所知道的良善或真理的能力。不过,他若不真正悔改,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与虚假并邪恶抗争,就不能将这些变成他自己的。然而,对那些允许自己重生的人来说,情况恰恰相反;因为他们的理性层逐渐或相继被打开,这时内层属世层被有序排列在它之下,外层属世层则在内层属世层之下。这种情形尤其出现在从青年晚期到成年这段时期;并持续到他们生命的最后几年,之后在天堂持续到永远。由此可知,是什么构成人的内层属世层和外层属世层。

5270.“都是七个荒年”表示随之而来的真理的缺乏和看似剥夺。 “(饥)荒”是指认知或知识的缺乏,因而是指真理的剥夺。因为虚假会将真理驱逐到它们似乎不复存在的地步,这一点由“这又瘦又丑陋的母牛吃尽了那以先的七只肥母牛;它们全吞了下去,竟不知道它们吞了下去”,以及“细弱的穗子吞了那七个佳美的穗子”来表示。这一切的含义,即一开始,真理会在属世层的这两个部分增多,但后来真理的缺乏如此之大,以至于好像它几乎不存在,是一个无人知道的奥秘,除非他被允许知道人的改造和重生是何性质。由于这是接下来的几节经文在内义上所论述的主题,所以有必要三言两语前阐述一下。

在人的改造过程中,他首先从圣言或教义学习真理,并将它们存在记忆中。无法被改造的人以为,一旦他学到真理,并将它们存在记忆中,就万事大吉了,没有什么可做的了;但他大错特错了。他所获得的真理必须被引入良善并与良善结合;但只要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之邪恶仍留在属世人中,它们就无法被引入良善并与良善结合。一开始,这两种爱能起到引入这类真理的作用;但这些真理绝无可能与它们结合。因此,为了能实现与良善的结合,由这些爱所引入并保留在那里的真理必须先被驱逐,尽管它们实际上并未被驱逐,只是退到里面,结果看似不存在;这就是为何我们说“真理的看似剥夺”。一旦这一切发生,属世层就从里面接受光明,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之邪恶则让步;并且它们在何等程度上让步,真理就在何等程度上得以恢复,被储存起来并与良善结合。在圣言中,人似乎被剥夺真理时的状态被称为“荒凉”,还被比作“晚上”,就是人在进入早晨之前的晚上;这就是为何在代表性教会,白天始于晚上。

5342.“把粮食存放在各城里”表示它将它们(即与良善结合的真理)储存在内层。“存放”是指储存;“粮食”是指与良善结合的真理;“各城”是指属世心智的内层。与良善结合的真理被储存在属世心智的内层,在那里被保存起来,以备之后的生活所用,尤其为人重生期间的试探所用。这个观念是一个如今很少有人知道的奥秘,故有必要说一说这个奥秘的性质。因为“七年丰收”表示最初增多的真理,“粮食”存放在各城和“城中”表示与良善结合的这些真理被储存在人的内层。七年的饥荒和随后靠由所聚敛的那一捆捆提供的维持表示通过与良善结合并被储存在内层中的真理所实现的重生状态。

这个奥秘是这样:从最早的婴儿期直到童年早期,人就被主引入天堂;事实上,他被置于属天天使中间,属天天使将他保持在纯真状态。婴幼儿直到童年早期所经历的这种状态是众所周知的。当童年开始时,孩子逐渐褪去纯真的状态;但即便如此,他仍通过他与其同伴对彼此所感觉到的仁爱情感而被保持在仁爱的状态。对许多人来说,这种状态会持续到青春期;在此期间,他在属灵天使中间。此时他开始出于自己里面的东西思考,并照此行事,故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被保持在仁爱中;因为现在他将遗传之恶召唤出来,让它们来引导自己。一旦这种状态到来,他以前所获得的仁爱与纯真的良善就照着他思想邪恶并通过行为强化它们的程度而被驱逐。其实它们并未被驱逐,只是被主撤回到内层并在那里被储存起来。

但由于他还不认识真理,所以他在之前的两种状态下所获得的纯真与仁爱的良善尚不具备任何品质;因为真理赋予良善品质,而良善则赋予真理本质。因此,自这个年龄起,他就通过所接受的教导,尤其通过他自己对这些真理的思考和随之的验证而装备真理。这时,他越处于对良善的情感,主就越在他里面将真理与良善联结起来,并将它们储存起来以备将来所用。这就是“七个丰年或七年丰收”所表示的状态。从严格意义上说,被称为“余剩”的,正是与良善结合的这些真理。所以,人在何等程度上让自己重生,余剩就在何等程度上为功用服务;因为主在同等程度上动用余剩的贮存,把它们送回属世层,以便产生外层与内层,或属世之物与属灵之物的一种对应关系;这一切就在“七个荒年或七年饥荒”所表示的状态下发生。这是奥秘。

如今教会成员以为,无论人的生活如何,他都能凭怜悯或恩典被接入天堂,在那里享受永恒的幸福;因为教会成员以为,这只是被允许进入的问题。但他大错特错了,因为若不获得属灵生命,没有人可以进入天堂,在那里得蒙悦纳;若不重生,没有人能获得属灵生命;若不藉着与教义真理结合的生活良善,没有人能重生。这就是他获得属灵生命的方式。若不通过重生获得属灵生命,没有人能进入天堂,主在约翰福音中明确指出了这一事实: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翰福音3:3)

然后祂又说: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与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约翰福音3:5)

“水”是指教义的真理,“灵”是指生活的良善。没有人单凭受洗进入这国;确切地说,洗礼是表示教会成员应当牢记在心的重生的标志。

6717.“娶了一个利未的女子”表示与良善结合。“娶了一个女子”(即娶为妻)是指结合;“利未”是指良善。有必要说明当如何理解“源于良善的真理与良善结合”这个观念。主灌输给一个正在重生之人的真理,其起源可追溯到良善。起初,良善并未显明自己,因为它在内在人中;而真理则显明自己,因为它在外在人中;由于内在作用于外在,反过来不行,所以是良善作用于真理,并使这真理成为它自己的,因为只有良善才承认并接受真理。这一点从存在于正在重生之人里面的对真理的情感变得显而易见。这种情感本身源于良善,因为情感作为爱的标志,不可能来自其它任何源头。但在这初始阶段,也就是重生之前所接受的这真理不是真正的良善之真理,而是教义的真理。事实上,在这个阶段,人没有考虑它是不是真理,而是承认、接受它,因为它是教会教义的一部分。只要他不考虑它是不是真理,并出于这种考虑承认、接受它,它就不是他自己的,因而不会归与他。这就是正在重生之人的第一个状态。

不过,一旦他重生,那么良善就会显明自己,尤其通过他喜欢照着他自愿承认为真理的真理来生活而显明。这时,由于他意愿他所承认和接受的真理,并照之行事,所以它就归与他,成为他自己的。这是因为它不再像以前一样只在他的理解力中,还在他的意愿中,只有意愿里的东西才能归与他,成为他自己的。由于这时理解力与意愿合而为一,即理解力承认、接受,意愿则执行,付诸实践,所以两者才会有一个结合,也就是良善与真理有一个结合。一旦实现这种结合,那么后代就如同从一个婚姻中那样不断出生,这后代就是真理和良善,以及伴随它们的一切祝福和快乐。这两种状态就是源于良善的真理和与良善结合的真理所表示的。

但此处由“有一个来自利未家的人,去娶了一个利未的女子”所表示的与良善结合的真理,并不是人在第一个状态下所接受的那种真理;因为那时他所接受的东西是他生在其中的教会所教导的教义之真理。确切地说,它是真正的真理本身,因为至高意义上论述的主题是主,即祂的人身如何变成神的律法;体现在该律法中的真理就是真理本身所表示的。这种真理之所以源于良善,是因为正是神性,即主的至内在自我和祂生命的存在,在祂的人身中产生这真理。真理就这样与良善结合,因为神性不是别的,正是良善。

8773.“摩西去召了百姓的长老来”表示选择那些在理解真理方面排在首位的人。“召到自己这里”是指选择;“百姓的长老”是指那些在理解真理方面排在首位的人,在从人抽象出来的意义上是指首要真理。此中情形是这样:那些处于本章所论述的良善,也就是尚未接受赋予它形式的真理的良善之人首先通过首要真理,也就是总体真理而被重新形成,这些首要真理包含其余的真理,并且是它们的源头。首要真理是这些:神是一,或说存在一位神;主出生为一个人,以便能拯救人类;天堂和地狱是存在的;过着良善生活的人上天堂,而过着邪恶生活的人下地狱;爱主爱邻是其余诫命所依赖的诫命,这爱唯独通过信存在。这些和其它类似真理就是首要真理,主首先把这些真理灌输到与正在重生之人同在的良善中。当这些真理被灌输到良善中,变成良善之真理时,其余的真理就被灌输进来。它们在这些总体或首要真理里面和之下被依次排列,并与天堂所取的形式保持一致。它们就这样逐渐使天堂的生命存在于这个人里面,使他可以说成为一个微型天堂;也就是说,它们能使构成他理解力和意愿的一切都与天使的良善和真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这一切与天使本人同在。

9043.一个重新成孕,可以说被带入子宫,也就是正在重生的人,首先从教会的教义或圣言学习信与仁的事物。这时,他把这些事物储存在属于外在人或属世人的记忆的记忆知识当中。它们从那里被召唤到内在人中,并被储存在属于内在人的记忆中。这是与人同在的属灵生命的开始,不过,这个人还没有重生。为使他重生,他的外在人或属世人必须服从,由此必须与他的内在人保持一致。一个人只有等到他的外在人或属世人也重生之后才能重生;外在人通过内在人被主重生;当他的属世人重生时,整个人就重生了。

9103.内层良善就是那在内层人中被称为仁的;外层良善则是外层人中的仁。后一种良善必须从前者获得生命,因为内层人中的仁之良善是属灵生命的良善;而外层人中的仁之良善是源于属灵生命的属世生命的良善。这外层良善作为快乐进入人的感觉,但内层良善不进入感觉,而是进入他的意识,即它当如此的意识,并能使他的心智感到满足。然而,在来世,内层良善或属灵良善也进入一个人的感觉。

内层良善之所以必须完全恢复,是因为该良善构成人的属灵生命;除非属灵生命完全恢复,否则,构成属世生命的外层良善无法恢复;因为属世生命通过属灵生命来恢复,这从人的重生可以看出来。外在人通过内在人重生;但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的良善无法完全恢复,因为它被击打所受的损伤就像一道变硬的疤痕那样留在那里。

然而,还必须简要说一说构成人的属世生命的外层良善通过构成他的属灵生命的内层良善的恢复。人心智的属世层在世界之光中看见事物,这光被称为属世之光。人通过经由视听进入意识的物体,也就是通过从世界所获得的对物体的印象而为自己获得这光。因此,人以其心智的眼睛看见这些物体,几乎与他的肉眼看见它们一样精确。一开始,通过这些感官进入的物体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快乐和愉悦。后来,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时,就会区分令他快乐的不同物体,由此学会辨别,并且逐渐辨别得越来越准确。当来自天堂的光流入这些事物时,此人便开始以属灵的眼光看待它们,首先开始区分有用的和无用的。他由此开始清楚地看到真理;因为在他看来,凡对他有用的东西都是真实的,凡没有用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这种看见真理的能力会随着从天堂流入的光变得更亮而增强,直到最后他不仅区分真理,甚至还区分这些真理中的真理。随着内在人与外在人之间的交流得到改善,并更好地被打开,他做起这种事来愈加清晰;因为天堂之光从主经由内在人流入外在人。现在这个人由此有了感知;然而,这还不是属灵的感知。

属灵的感知不是从属世真理,而是从属灵真理中长出来的,属灵真理就是那被称为信之真理的。属灵的感知之所以从这些真理中长出来,是因为天堂之光就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这光在天使眼前闪耀,也在他们的理解力中闪耀,赋予他们聪明和智慧,不过照着在良善里面对它的接受而数量不一。因此,如果属灵的感知要生长,人必须拥有关于属灵事物的认知或知识在他的属世人里面,而属灵事物的知识必须来自光照。当天堂之光流入这些知识时,它就流入它自己的东西;因为这光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这就是一个人如何在诸如属于永生的那类事物上获得聪明和智慧;这些聪明、智慧照着接受这光的程度,也就是在良善里面接受信之真理的程度而增长。良善就是仁爱。

属世人或外在人通过内在人重生,以及得以修正并恢复,这一点从现在所阐述的可以看出来。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的事物从天堂之光获得生命;这光是活的,因为它是从主那里发出的,而主是生命本身。它们并不从属世之光获得自己的生命,因为这光本身是死的。因此,属世之光中的事物若要获得生命,就必须有一个经由内在人从主而来的活光的流注。该流注照着存在于属世层中的类似和对应的真理认知或知识,以及那里能服务或服从的其它事物来调整自己。由此明显可知,人的外在人或属世人必须通过他的内在人重生;属世人中被夺走或疏远的良善必须以同样的方式被修正和恢复。

10021.当一个人正在重生时(他长大成人时就会发生),他首先被引入一种纯真的状态,不过是一种几乎像小孩子一样的外在纯真的状态;因为小孩子的纯真是一种住在无知中的外在纯真。在人重生期间,这种状态是新生命的一个基础层面;这时,此人可以说还是一个小孩子;因为当他正在重生时,就重新成孕,出生,成为一个小孩子,然后长大成人,这一切都通过被植入良善的信之真理实现。这时,他在何等程度上进入真正的良善,就在何等程度上进入内在纯真的良善,这纯真住在智慧中。

重生的奥秘不计其数,因为重生贯穿人的整个一生(2679, 3179, 3665, 3690, 3701, 4377, 4551, 4552, 5122, 5126, 6751, 9103, 9258, 9296, 9297, 9334)

3179.“他们说,我们把少女叫来问问她的口”表示只从对真理的情感那里所寻求的同意。“少女”是指拥有纯真在里面的一种情感,在此是指对真理的情感,因为她是利百加,在同意之前被称为“少女”,而一旦她同意了,就被称为“利百加”,“利百加”是指对真理的情感;“问问她的口”是指感知它是否同意。因此,此处所表示的,是只从对真理的情感那里所寻求的同意。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要被引入良善的真理本身承认自己的良善,因为良善承认自己的真理;由此产生同意,但这个同意是由良善在真理里面启发的。对人来说,当真理正在被引入良善,并与其结合时,也就是当人正在重生时,表面上决看不出真理这一方的任何同意;在良善这一方也看不出它认识自己的真理,并将这真理引入它自己,使它与自己结合。然而,这些事却正是以这种方式发生的;因为人完全没有意识到在他重生期间所发生的事。他若仅仅知道其中的万分之一,就会目瞪口呆。那时,主引领人所用的秘密方式不计其数,甚至是无限的;只有其中一些方式从圣言的内义中闪耀出来。

古教会用婚姻为自己形成关于这些事的观念。它使用了处女或少女订婚前后的状态,以及她即将结婚时,然后结婚时,最后给丈夫生育子女时的状态。他们将真理从良善所产的果实,或信从仁所产的果实称为孩子,等等。这就是古教会的智慧。他们的书也是以这种风格来写的,并且这种写作方式从他们传到了外邦人那里。因为他们想利用存在于世上的事物或现象来表达存在于天上的事物或现象;事实上,他们想在属世事物中看到属灵事物。但如今这种智慧完全丧失了。

3665.当一个人正在重生时,他首先作为婴儿、然后作为儿童,之后作为青少年,最后作为成人被主引导。他作为小孩子所学到的真理完全是外在和肉体的,因为他还不能理解更内层的事物或真理。这些真理只是诸如从至内层包含神性事物在里面的那类事物的知识或认知。因为既有从至内层不包含任何神性事物的事物的知识或认知,也有包含神性事物的事物的知识或认知。从至内层包含神性的知识或认知是这样:它们能允许越来越多的内层真理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进入它们自己里面;而不包含神性的知识或认知是这样:它们不接受这些内层真理,而是弃绝它们。因为外在和肉体的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就像土壤,这土壤照着自己的具体性质而把这种性质的种子,而不是那种性质的种子接收到自己里面,使这类种子成熟、生产,却窒息或毁灭那类种子。从至内层包含神性的知识或认知允许属灵和属天的真理和良善进入自己里面,因为它们凭在里面进行安排的神性而具有这种能力。相反,不包含神性的知识或认知只允许虚假和邪恶进入,因为这就是它们的性质。那些接受属灵和属天的真理和良善的外在和肉体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在此由“彼土利家拉班的女儿”来表示;而不接受它们的,由“迦南的女儿”来表示。

从幼儿期到童年期所学习的知识或认知就像要充满良善的最笼统的器皿。随着它们被充满,此人被光照。如果这些器皿是能包含纯正良善在里面的那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此人就从它们里面的神性而逐渐越来越被光照。但如果它们是不能包含纯正良善在里面的那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会获得光照。诚然,他可能会给人被光照的表象,但这种表象是由伴随虚假和邪恶的幻光产生的。事实上,这些知识或认知在良善和真理上把他引到越来越深的模糊或黑暗中。

这些知识或认知多种多样,并且如此多样,以至于就连它们的属都几乎无法数算,更不用说辨别它们的种类了。因为它们以多种方式来源于神性,然后经由理性层进入属世层。也就是说,其中一些直接经由理性层的良善流入,并从那里流入属世层的良善,还流入这良善之真理,再由此进一步流入外在或肉体的属世层,在那里还分流到各个渠道。有一些则间接经由理性层的真理流入属世层的真理,还流入这真理之良善,从那里进一步流入外在或肉体的属世层。它们就像民族、宗族和家庭,以及其中的血亲和姻亲关系;也就是说,它们里面有一些是从第一个祖先那里直系下来的,有一些则沿着越来越间接或旁系的线路下来的。在天堂,这些事物区别最为显著,因为那里的所有社群都是照着良善和真理的属和种,因而照着它们彼此的亲密度来划分的。上古之人因是属天的,故也通过他们按这种方式分成各个民族、宗族和家庭居住而代表这些社群和亲密关系。这也是为何代表性教会成员被吩咐在组成他们自己民族的宗族内通婚;因为他们这样做能代表天堂,以及天堂社群在良善和真理上的结合或相互联系。此处就有一例来说明这种代表,即:雅各要到他外祖父彼土利家里,从他母舅拉班的女儿中娶一个女人。

至于来自旁系良善,如前面所说包含神性,从而能接受纯正良善在里面的外在或肉体真理的知识或认知本身,它们就像后来重生的小孩子所拥有的知识或认知。一般来说,它们就是诸如包含在圣言历史故事中的那种知识或认知,如圣言论到伊甸园、园中的第一个人、园中间的生命树和蛇进行欺骗所在的那棵知识树的话(创世记2,3)。这些都是包含神性在里面,并允许属灵和属天的良善和真理进入自己里面的知识或认知,因为它们代表并表示这些良善和真理。这些知识或认知还包括圣言历史的其它一切细节,如圣言论到会幕、圣殿和这些的建筑的话;同样论到亚伦和他儿子的圣衣的话;以及论到住棚节、初熟节、无酵节和其它类似事物的话。当小孩子知道并思想这些和类似细节时,那时与他同在的天使就会想到它们所代表并表示的神性事物。由于天使被对这些事物的情感打动,所以他们的情感就传给孩子,产生那个孩子从中所体验到的欢喜和快乐,并预备他的心智接受纯正的真理和良善。这些和其它许多事物或概念就是源于旁系良善的外在和肉体真理的知识或认知。

上一篇:已是最后一个!

下一篇: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重生—9)

  栏目导航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重生—...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重生—...
1558—1566节
1552—1557节
1547—1551节
1540—1546节
1531—1539节
《新耶路撒冷教义》全文下载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信仰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最后的审判》目录
《最后的审判》全文下载
 
首页 | 著作简介 | 主要著作 | 四部福音书注解 | 研究文集 | 要理问答 | 生平经历 | 音频资料 | 视频资料 | 我要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