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详细内容

第五卷(1013—1018)

发布时间:2025-09-10  阅读:15次
 

1013.“就有大声音从天上殿中的宝座上出来,说,成了”表示由主那里从天堂出来的显现,即:结局或完结到了,因而最后的审判即将来临。这从“大声音”、“殿”、“宝座”和“成了”的含义清楚可知:“大声音”是指显现;“殿”是指神性真理方面的天堂,一切显现都通过神性真理实现(参看AE 220, 391c,e, 915节);“宝座”是指在审判方面的主所在的地方(参看AE 253, 267, 462, 477节);“成了”是指结束了,也就是说,不再有任何良善和真理,因而不再有任何教会,因为一切都被摧毁了。这一切清楚表明,“就有大声音从天上殿中的宝座上出来,说,成了”表示由主那里从天堂出来的显现,即:结局或完结到了,因而最后的审判即将来临。这话是在“第七位天使把他的小瓶倒在空气中”之后说的,“第七位天使把他的小瓶倒在空气中”表示人思维的一切都背离了天堂,因而不再有教会之人与天堂的任何交流;当这种交流中断时,最后的审判就会到来。因为只要天堂与教会有交流,一切事物都被联系在一起;但当交流灭亡时,这就像当房子下面的地基被除去时,房子就会倒塌一样。然而,那时主会建一座新房子来取代它;房子就是教会。

(关于第七诫续)

由于所有在地狱里的人都恨主,从而恨天堂,因为他们反对良善和真理,所以地狱是谋杀本身,或谋杀的起源。情况就是这样,因为人从主那里通过对良善和真理的接受而为人;因此,摧毁良善和真理就是摧毁人性本身,因而就是杀人。

那些在地狱里的人都是这样,世人还不知道这一点,因为对那些属于地狱,因而死后进入地狱的人来说,表面看上去似乎没有对良善和真理的仇恨,也没有对天堂的仇恨,更没有对主的仇恨。事实上,每个人活在世上时都处于外在;这些外在从小就被教导并学习假冒诚实和礼貌,公义和公平,良善和真理。然而,仇恨隐藏在他们的灵里,这仇恨与他们生活的邪恶程度相当。由于仇恨在灵里,所以当外在被抛弃时,如死后的情形,它就会爆发出来。

对所有处于良善之人的这种地狱般的仇恨是致命的仇恨,因为它是对主的仇恨。这一点从他们作恶时的快乐看得尤其明显,这种快乐在程度上超过其它一切快乐,因为它是一股火,燃烧着摧毁灵魂的欲望。此外,已经查明,这种快乐不是来自对他们试图摧毁之人的仇恨,而是来自对主自己的仇恨。由于人从主那里而为人,来自主的人性是良善和真理,并且那些在地狱里的人都出于对主的仇恨而急杀死这人性,也就是杀死良善和真理,所以可推知,地狱是谋杀本身的源头,或说谋杀本身从地狱发出。

1014.16:18.“又有响声,闪电,雷轰”表示推理、理解力的昏暗和来自邪恶的虚假的结论。这从“响声,闪电,雷轰”的含义清楚可知,“响声,闪电,雷轰”当论及那些属于教会,其中不再有任何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人时,是指推理,理解力的昏暗和来自邪恶的虚假的结论(参看AE 702, 704)。在圣言中,“响声,闪电,雷轰”的这种含义源于这些在灵界的表象,这些表象就出现在那些没有处于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却彼此谈论它们的人中间。“响声”就表示他们的话语,也就是推理,“闪电”表示真理与虚假的冲突,“雷轰”表示随之对真理和良善的弃绝。由于这些事物在灵界通过对应出现,所以可推知,自然界的类似事物相对应,从而具有我们所说的这种含义。

(关于第七诫续)

从前面所说的明显看出,所有处于生活的邪恶和由此而来的虚假之人都是杀人犯,因为他们是良善和真理的人和仇恨者。事实上,邪仇恨良善,虚假仇恨真理。人不知道他处于种仇恨,直到他成为一个灵;那仇恨就是他生活的真正快。因此,出于仇恨作的快不断从一切恶人所在的地狱发出;而出于行善的快乐则不断从一切善人所在的天堂出。因此,两种立的气在天堂与地间相遇,并相互斗争。当人活在世上,他就在个中间地带。那时他若于邪恶和由此而来的虚假,就会过到地狱那一边,从而入出于仇恨作的快乐。但他于良善和由此而来的真理,就会过到天堂那一边,从而入出于行善的快

出于仇恨作恶的快从地狱发出,是人的快。但他们因不能身体,所以就想灵;灵就是走它的属灵生命,也就是天堂的生命。这清楚表明,“不可命还涉及不可仇恨舍,也不可仇恨教会的良善和真理;因为你若仇恨良善和真理,就是仇恨舍;仇恨就是渴望人。就是何主将魔鬼(魔鬼是指整个范围内的地)称为“从起初就是杀人的”(翰福音8:44)

1015.“并有大地震”表示教会的状态完全改变了。这从“地震”的含义清楚可知,“地震”是指教会状态的改变(参看AE 400, 499);因为“地”表示教会,地震表示状态的改变;它被称为大,是为了表示状态完全改变了。

(关于第七诫续)

由于仇恨,也就是杀人的渴望,是主之爱和对邻之爱立面,而两种爱构成与人同在的天堂,所以很明,仇恨因如此立而构成与他同在的地。地之火不是别的,正是仇恨。因此,地照着仇恨的和量而看起来像是在暗红色的火中,照着出于仇恨的复的和量而在具有昏暗火焰的火中。由于仇恨和爱彼此截然立,仇恨因此构成与人同在的地,就像爱构成与他同在的天堂一,所以主如此教导说

你若在祭坛上献礼物,在那里想起你的弟兄对你不满,就把礼物留在前,先去同弟兄和,然后来献礼物。你同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向他示好;恐怕你的对头把你送给审判官,判官把你交付衙役,你就下在里了。我在告你,非等到你清最后一分,否则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太福音5:23–26)

“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他就下在监里了”,描述了处于仇恨的人死后的状态,因为他在世时仇恨他的弟兄。“监里”(即监狱)是指地狱,“还清最后一分钱”表示惩罚,这种惩罚被称为永火。

1016.“是自从地上有人以来,未尝有过的”表示在教会所在的国家,这种状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或彻底颠倒。这从“未尝有过的地震”和“地上的人”的含义清楚可知:“未尝有过的地震”是指教会的状态发生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的变化,因而明显或彻底颠倒了;“地上的人”是指在那些属于教会,因而在教会所在的国家中的人中间。此处尤其论述了改革宗的教会状态,而巴比伦人的教会将在后面予以论述。教会的状态已经变成了它的对立面,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如今人们不知道什么是良善,什么是真理,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信;因为他们将爱称为信,将作为称为信,将良善称为信,将真理称为信;然而,他们根本看不出,将教会的一切都囊括在内的所接受的信是不是信之真理,因为这信只是由不可理解的东西构成。

(关于第七诫续)

由于仇恨是地狱之火,所以很明,在,也就是天堂之火,能流入,并通过来自它自己的光而将生命予人之前,它必移除;这地之火决不能移除,除非人知道仇恨来自何处,什么是仇恨,然后离开并躲避它。对邻舍的仇恨经遗传而在每个人里面,因为每个人都生在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中。这就是为何他心怀仇恨,并出于这仇恨向所有不与他构成一体,支持他的人,尤其向那些反对他欲望的人,都大发雷霆。因为没有人能自己胜过一切,同主;也没有人能世界胜过一切,同爱邻舍;没有人能同时侍奉两个主;他必会轻视和恨恶这一个,尊敬和热爱那一个。仇恨尤其盛行在那些处于对统治所有人的爱之人中间;在其他人中间,它是敌意。

还要说明什么是仇恨。仇恨有一火在自己里面,火就是人的努力,表现为愤怒。善人似乎有一种对邪恶的仇恨和随之而来的愤怒;但不是仇恨,而是厌恶这也不是怒,而是良善的情,天堂之火从内在藏在这热情里面。因为善人厌恶邪,似乎向怒,是了可以除去那邪恶,由此关注邻舍的利益。

1017.“这样大的地震”表示以至于教会已不复存在。这从本章到目前为止关于教会所说的,以及前面关于如今构成教会的唯信所说的清楚可知。

(关于第七诫续)

当一个人我们放弃仇恨,远离它,并避之如魔鬼时,爱、仁、怜悯和仁慈就经由天堂从主流入;这时,他所做的作为第一次成为爱和仁的作为。而他以前所做的作为,无论在外在形式上看起来多么良善,都是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之作为,若得不到回报,仇恨就潜藏在这些作为中。仇恨几时不消除,人几时就是纯属世的;纯属世的人会留在他所有的遗传之恶中。在仇恨连它的根,就是对统治所有人的爱,被移除之前,他无法变得属灵;因为只要地狱之火,也就是仇恨挡道或反对,并拒之门外,天堂之火,也就是属灵之爱,就无法流入。

1018.16:19.那大城裂为三段,列族的城也都倒塌了。大巴比伦在神面前被想起,要把那盛自己烈怒的酒杯递给她。

“那大城裂为三段”表示取自圣言的真理教义的一切都消散了(1019);“列族的城也都倒塌了”表示取自圣言的良善教义的一切同样都消散了(1020)。“大巴比伦在神面前被想起”表示到目前为止,所论述的是改革宗的教会及其毁灭,接下来论述的是天主教的教会及其毁灭(1021);“要把那盛自己烈怒的酒杯递给”表示通过可怕的邪恶之虚假毁灭(1022)。

上一篇:已是最后一个!

下一篇:第五卷(1019—1024)

  栏目导航  
第五卷(1013—1018)
第五卷(1019—1024)
第五卷(1025—1028)
1715—1723节
1709—1714节
1704—1708节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重生—...
《新耶路撒冷教义》全文下载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信仰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最后的审判》目录
《最后的审判》全文下载
 
首页 | 著作简介 | 主要著作 | 四部福音书注解 | 研究文集 | 要理问答 | 生平经历 | 音频资料 | 视频资料 | 我要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