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详细内容

第七章(353—359)

发布时间:2022-10-02  阅读:856次
 

353.启7:6.“亚设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那些将属于主的新天堂和新教会之人所具有的相爱,也就是对向社群或社区行善用的爱。在至高意义上,“亚设”表示永恒;在属灵意义上,表示永恒的幸福;在属世意义上,表示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此处“亚设”表示对致用之爱,这爱是那些在主的属天国度之人所具有的,在属天国度被称为相爱。这爱从对主之爱最近地降下来,因为主的爱就是向社群(community)和社群中的每个社区(society)致用,主通过那些爱祂之人行出这些功用。亚设具有上述含义,这一点可从他父亲以色列的祝福在某种程度上看出来:

论亚设说;他的粮食必肥美,他必给出君王的美味。(创世记49:20)

还可从摩西对他的祝福看出来:

愿亚设享受多子的福乐,得他弟兄的喜悦,他的日子如何,他的名声也必如何。(申记命33:24,25)

他还因祝福而得名;那些喜爱向社群和社区致用的人在天上所享有的福乐胜过其他所有人。

354.“拿弗他利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那些将要在主的新天堂和新教会之人所具有的对功用和何为功用的领悟。在至高意义上,“拿弗他利”表示主的神性人身的固有能力;在属灵意义上,表示试探并得胜;在属世意义上,表示属世人的抵制;因为他因相争而得名。但此处“拿弗他利”表示对功用,以及何为功用的领悟,因为在次序上他在亚设之后,而亚设表示对功用之爱;还因为凡在试探中得胜的人都有对功用的内在领悟;事实上,心智的内层通过试探被打开。他们所拥有的领悟在耶利米书(31:33,34)有所描述;他们内心能感觉到何为良善,也能明白何为真理。“拿弗他利支派”表示天使和世人的这种领悟,这一点可从圣言中的这些事得以证实:

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处。(士师记5:18)

“田野”的高处是指在领悟方面的教会内在。

拿弗他利啊,你足沾恩惠,满得耶和华的福,可以得西方和南方为业。(申命记33:23)

“得西方”是指热爱服侍的良善,“得南方”是指智慧之光,也就是这种领悟。拿弗他利是只释放的母鹿,发出嘉美的言语。(创世记49:21)

此处描述了试探后的状态,即出于领悟的自由雄辩。

经上还记着说:

拿弗他利支派的一个人满有智慧、聪明、技能,在所罗门的殿中作各样的铜工。(列王纪上7:14)

就名字和支派而言,圣言的历史书部分和预言部分的含义是一样的。

355.“玛拿西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那些将要属于主的新天堂和新教会之人所具有的事奉和行动的意愿。有三样事物依次相随,即:对主之爱,智慧和功用,如前所述(352节);此处也一样,即相爱、认知或领悟、意愿或行动;这三者同样构成一体,因此若其中一个缺失,另外二个就什么也不是;以行动来事奉的意愿就是结果,因而是终端,前面二者在它里面并共存。“玛拿西”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玛拿西和以法莲的父亲约瑟表示教会的属灵之物;教会的属灵之物就是意愿的良善,和同时认知的真理;正因如此,“玛拿西”表示教会的意志(voluntary),“以法莲”表示教会的智识(intellectual)。“玛拿西”之所以表示教会的意志(voluntary),是因为“以法莲”表示教会的智识,这一点明显可见于何西阿书,那里频繁提及以法莲;“玛拿西”因表示教会的意志,故也表示行动,因为意愿是一切行动的努力,哪里有努力,一旦有可能,哪里就有行动。“玛拿西”数处被提及,如他出生时(创世记41:50-52);雅各接纳他以取代西缅(创世记48:3-5),并为他祝福(创世记48:15,16);摩西为他祝福(申命记33:17);还有以赛亚书(9:17-21),诗篇(60:7; 80:2; 108:8)。由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玛拿西”表示教会的意志。

356.启7:7.“西缅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那些将要属于主的新天堂和新教会之人所具有的属灵之爱,也就是对邻之爱或仁爱。在至高意义上,“西缅”表示天命(providence);在属灵意义上,表示对邻之爱或仁爱;在属世意义上,表示顺服和听从。在前两个次序中,经上论述了那些在主的属天国度中的人;但在这个次序中,经上论述了那些在主的属灵国度中的人,他们的爱被称为属灵之爱,也就是对邻之爱和仁爱。在圣言中,西缅及其支派之所以代表并因此表示这爱,是因为他在流便之后、利未之前出生,而流便、西缅和利未这三者依次表示认知中的真理或信仰,意愿中的真理或仁爱,行为中的真理或好行为;彼得、雅各和约翰同样表示这些。因此,为叫西缅及其支派代表意愿中的真理,也就是仁爱和顺服,他以“听”而得名,“听”表示理解并意愿或顺服真理;当经上说听见某人时,就是理解它;当经上说听从某人或听从时,就是意愿并顺服它。

在此有必要说说对邻之爱或仁爱:对邻之爱就是对遵从主诫命之爱,主要是十诫第二块石版所包含的那些诫命,即: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贪恋邻舍的一切。人若因它们是罪而不做这类事,就是爱邻;仇恨邻舍,并出于仇恨想要杀害他的人不爱邻舍;想与邻舍之妻通奸的人不爱邻舍;想偷窃并掠夺邻舍财物的人不爱邻舍,等等。这也是保罗下面这些话所教导的:

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罗马书13:8-10)

357.启7:7.“利未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那些将要属于主的新天堂和新教会之人所具有的对源于良善之真理的情感,聪明便由此而来。

在至高意义上,“利未”表示爱与仁慈;在属灵意义上,表示行为中的仁爱,也就是生活的良善;在属世意义上,表示联合和结合。利未因联合而得名,在圣言中,表示通过爱结合。不过,此处“利未”表示对真理的爱或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聪明,因为他在西缅之后而来,在这个次序上形成中间的(the intermediate)。

由于利未代表这些事物,故这个支派受膏成为祭司(民数记3:1-51;申命记21:5等)。“利未支派”表示对真理的爱,也就是使得教会成为教会的本质之爱,以及由此产生的聪明。这一点可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耶和华拣选了利未人事奉祂,奉祂的名祝福。(申命记21:5)

“奉耶和华的名祝福”就是去教导,唯有那些具有对真理的情感,并由此具有聪明的人才能施行教导。

利未人遵行你的话,谨守你的约;他们要将你的典章教训雅各,将你的律法教训以色列。(申命记33:8-11)

主必忽然进入祂的殿,祂必坐下如熬炼和洁净银子的,必洁净利未人,熬炼他们像金银一样。(玛拉基书3: 1-4)

“洁净利未人”就是洁净那些具有对真理的情感之人。由于这种情感通过聪明发旺,故:

利未的杖,就是上面写有亚伦名字的,开了花,结了杏仁。(民数记17:2-11)

358.启7:7.“以萨迦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那些将要属于主的新天堂和新教会之人所具有的生活良善。在至高意义上,“以萨迦”表示真理的神性良善和良善的真理;在属灵意义上,表示属天的婚姻之爱,也就是对良善与真理的爱;在属世意义上,表示奖赏;但此处“以萨迦”表示生活的良善,因为他在这组中排行第三,无论在哪一组,第三个都表示由前面两个所产生的终端,如同出于原因的结果;以及出于“西缅”所表示的属灵之爱,就是对邻之爱的结果通过“利未”所表示的对真理的情感产生生活的良善,也就是“以萨迦”。 “以萨迦”的确因“价值”(创世记30:17,18)、从而因“奖赏”得名,生活的良善就拥有奖赏在里面。在摩西对他的祝福中,“以萨迦”也表示此类事物:

西布伦哪,你出外可以欢喜。以萨迦啊,在你帐棚里可以快乐。他们要召集万民到山上,在那里献公义的祭,因为他们要吸取海里的丰富,并沙中所藏的珍宝。(申命记33:18-19)

不过,在他父亲以色列对他的祝福中(创世记49:14,15),“以萨迦”则表示寻求功德的生活良善。这一点可见于伦敦出版的《天堂的奥秘》(6388节)。

359.启7:8.“西布伦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那些将要属于主的新天堂和新教会之人所具有的良善与真理的婚姻之爱。在至高意义上,“西布伦”表示主里面神性本身与神性人身的结合;在属灵意义上,表示那些在天堂和教会中的人所具有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在属世意义上,表示婚姻之爱本身;故此处“西布伦”表示良善与真理的婚姻之爱;他还因“同住”而得名(创世记30:19,20);“同住”论及心灵合而为一的已婚配偶,因为这样的结合就是属灵的同住。此处“西布伦”所表示的良善与真理的婚姻之爱就是主与教会的婚姻之爱。主是爱之良善本身,并恩准教会成为出于这良善的真理;当教会中人以真理接受来自主的良善时,“同住”就产生了。在这种情况下,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就在人里面形成了,该婚姻便是教会本身,于是,他成为一个天堂。正因如此,在圣言中,神的国,也就是天堂和教会,经常被比作婚姻。

上一篇:第七章(350—352)

下一篇:第七章(360—367)

  栏目导航  
271—279节
264—270节
255—263节
248—254节
234—247节
225—233节
217—224节
《新耶路撒冷教义》全文下载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信仰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最后的审判》目录
《最后的审判》全文下载
 
首页 | 著作简介 | 主要著作 | 四部福音书注解 | 研究文集 | 要理问答 | 生平经历 | 音频资料 | 视频资料 | 我要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