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详细内容

创世记(652—661上)

发布时间:2022-11-27  阅读:731次
 

652.“窗户”表示理解力部分,“门”表示听,因此本节论述的主题是人的理解力部分。这从前面的阐述清楚可知,也就是说,该教会成员以下列方式被改造:人里面有两个生命,一个是意愿的生命,一个是理解力的生命。当没有意愿,取而代之的是恶欲时,它们就变成两个生命。这时,能被改造的是第二部分或理解力部分,然后一个新的意愿通过这理解力被赋予,以便这两者,即仁与信,仍构成一个生命。由于现在人是这样,他没有意愿,取而代之的是纯粹的恶欲,所以属于意愿的这部分被关闭了(如14节所述),而第二部分或理解力部分则被打开;这就是本节论述的主题。

653.情况是这样:当一个人正在通过争战和试探被改造时,与他相联的恶灵是只激活他的事实知识和看似理性的概念的那一类。在这种时候,凡激活恶欲的恶灵都被完全禁锢,彻底远离他。因为恶灵有两类,一类作用于人的理性,一类作用于人的欲望。激活人的理性的恶灵提取出他的一切虚假,并努力说服他相信这些虚假就是真理,甚至将真理转变为虚假。在试探期间,人必须与他们争战;尽管事实上,是主通过靠近他的天使在争战。一旦虚假通过这些争战被分离,可以说被驱散,这人就预备好了,并能接受信之真理。只要虚假掌权,人永远不可能接受信之真理,因为虚假挡住了路。一旦他准备好了,并能接受信之真理,天上的种子,也就是仁爱的种子才能第一次植入他。仁爱的种子永远不可能植入虚假掌权的土地,只能植入真理掌权的土地。属灵人的改造或重生就是这样,被称为“挪亚”的这个教会的成员也是这样。这就是为何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方舟的“窗”和“门”,以及上中下三层,它们都属于属灵人或理解类型的人。

654.这与当今教会众所周知的事是一致的,即:信通过聆听而来。但信绝不是对构成信的事物,或当相信的事物的认知,这仅仅是记忆知识而已。信是承认,而承认不可能存在于任何人身上,除非信的原则或首要事物,即仁或对邻之爱和怜悯在他里面。当仁存在时,承认和信就存在。凡不这样想的人,距离对信的认知,都如同地与天那样遥远。当仁,也就是构成信的良善存在时,承认,也就是构成信的真理亦存在。因此,当一个人照着事实知识、理性概念和理解力的概念重生时,所关注的目的是为了使土地,也就是他的心智能预备好接受仁爱;此后他能出于仁爱,确切地说,出于仁爱的生活而思考和行事。就在这时,而不是之前,他被改造或重生了。

655.“向上作到一肘的窗户”表示心智的理解力部分。这从目前所阐述的和以下事实清楚可知:当论述方舟的构造,并且“方舟”表示该教会成员时,理解力部分只能被比作“向上的窗户”。类似的例子出现在圣言的其它部分:人的理解力部分,也就是他的内在视觉,无论是否理性,抑或纯粹是推理,都被称为“窗户”,如以赛亚书:

你这受困苦在暴风雨中飘摇不得安慰的人哪,我必以红宝石造你的太阳(窗户),以红玉造你的城门,以宝石造你四围的边界。(以赛亚书54:11-12)

此处“太阳”用来代替“窗户”,因为有光透进来或照进来。在这段经文中,“太阳”或“窗户”是指来自仁爱的理解力中的概念,故好比“红宝石”;“城门”是指源于这些概念的理性概念;而“边界”是指事实知识和感官事物。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的教会。

耶路撒冷圣殿的所有窗户都代表同样的事物:最顶层的窗户代表理解力的概念,中间层的代表理性概念,而最低层的代表事实知识和感官印象,因为窗户有三层(列王纪上6:4, 6, 8)。以西结书(40:16, 22, 25, 33, 36)中的新耶路撒冷的窗户也是如此。耶利米书:

死亡上来,进了我们的窗户,入了我们的宫殿,要从街上剪除孩童,从巷上剪除少年人。(耶利米书9:21)

此处所指的是中间层的窗户,也就是理性概念,经上说,它们正在被毁;“街上的孩童”是指新生的真理。“窗户”因表示属于真理的理解力的概念和理性概念,故也表示属于虚假的推理。如在同一先知书:

祸哉!那以不公义盖房屋,以不公平造楼房的;他说,我要为自己盖广大的房屋、宽敞的楼房,为自己开辟窗户,镶上香柏木,漆上红色。(耶利米书22:13-14)

此处“窗户”表示虚假的假设。西番雅书:

群畜,就是那个民族的各类野兽必躺卧在她中间。鹈鹕和麻鳽都要宿在她的石榴树上;有声音在窗户内歌唱;荒废必临到门槛上。(西番雅书2:14)

这论及亚述和尼尼微;“亚述”表示理解力,此处理解力已经荒废;“有声音在窗户内歌唱”表示基于幻想或谬念的推理。

656.“门开在旁边”表示听,现在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故无需从圣言中举类似例子来证实。因为耳朵与内在感官的关系,或也可说,作为耳朵功能的听与作为内在感官功能的理解力的关系,就像旁边的门与上面窗户的关系。

657.“上、中、下三层”表示事实知识,理性概念和理解力的概念,这从前面的说明也可推知。人的理解力部分有三个层级:最低层与事实知识有关,中间层与理性有关,最高层与理解力有关。这三者彼此如此不同且相互分离,以致它们永不可混淆。然而,人对这种区别没有直接的意识,原因在于,他的生活只专注于感官印象和事实知识。只要坚持这种态度,他甚至无法认识到他的理性能力不同于事实知识,更不用说他的理解力与事实知识的区别了。而事实上,主通过人真正理解的事物流入他的理性思维,通过理性思维流入属于记忆的事实知识。视觉和听觉的生命由此而来。这是真实的流注,也是灵魂与身体的真实互动。若非主的生命流入人真正理解的事物,确切地说,流入意愿的事物或渴望,通过意愿的这些事物或渴望流入他所理解的事物,通过理解的事物流入理性概念,再通过理性概念流入其属于记忆的事实知识,人不可能有生命。甚至当一个人受到虚假和邪恶的影响时,主的生命仍经由他所意愿和理解的事物流入;只是流入之物照理解力所取的形式而在理性部分被接受。正是这流注使一个人能变得理性,能反思并理解何为真理与良善。关于这些问题(6053-6058, 6189-6215, 6307-6327, 6466-6496, 6598-6626节),以及动物的生命是何情形(1902:1, 3646, 4776:4-5, 5850, 6323节),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再述。

658.这三个层级一般被称为人类理解力的层级,也就是说,理解,理性和知识;它们同样由耶路撒冷圣殿的三层窗户(列王纪上6:4, 6, 8)来表示,如前所述(655:2节)。它们也由前面从东方伊甸园流出的河来表示;在那里,“东方”表示主,“伊甸”表示属于意愿的爱,“园”表示由此产生的理解,“河”表示智慧,理性和知识。关于这些问题,可参看前面的阐述(创世记2:10-14, 107-121节)。

659.创世记6:17.我呢,看哪,我要使洪水泛滥在地上,从诸天之下毁灭一切肉体,就是凡有生命气息在里面的;地上的一切都要灭亡。

“洪水”表示邪恶和虚假的泛滥;“从诸天之下毁灭一切肉体,就是凡有生命气息在里面的”表示上古教会的所有后代都要自我毁灭;“地上的一切都要灭亡”表示那些属于该教会,具有这种性质的人。

660.“洪水”表示邪恶和虚假的泛滥,这从前面关于上古教会后代的阐述清楚可知,即:他们被污秽的欲望缠住,将信之教义浸没于这些欲望中(560, 568:1, 570, 582, 593, 640节),由此获得虚假的说服(562, 581节);这些虚假说服将一切真理和良善都灭绝了(573, 586a, 627-628, 632, 635节),同时关闭了余剩的道路,以致它们(余剩)无法运作(563, 571节)。因此,这些人的自我毁灭是不可避免的(560, 563, 592, 594, 631, 636, 637节)。当余剩的道路被关闭时,人就不再是人,因为他不再受天使保护,完全被恶灵附着,而恶灵只研究并渴望消灭人。正是这一点导致了大洪水之前的人们的死亡,这种死亡被描述为一场洪水或大洪水。事实上,恶灵的幻觉和欲望的流注无异于一场大洪水。因此,在圣言的各处,这种流注都被称为一场洪水或大洪水。蒙主的神性怜悯,这一点可见于下一章的前言(705节)。

661.“从诸天之下毁灭一切肉体,就是凡有生命气息在里面的”表示上古教会的所有后代都要自我毁灭。这从刚才的阐述和前面关于他们的描述(560, 562-563节)清楚可知,即:他们通过遗传从历代祖先那里逐渐获得这样一种心理构造:他们比其他人都更充满可怕的说服。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将其所掌握的信之教义浸没于他们的欲望,由此变成这个样子。而那些没有信之教义,完全活在无知中的人则完全不同;这些人不能如此行,因而不能亵渎圣物,从而关闭余剩的道路。所以,他们无法赶走主的天使。

如前所述(561节),余剩是指一切纯真、一切仁爱、一切怜悯和一切信之真理,这些都是一个人从幼年开始从主那里获得、学到的。其中的每一个事物都被珍藏起来;如果一个人没有获得它们,那么纯真、仁爱或怜悯不可能存在于他的思维和行为中,因而良善和真理根本不可能存在。这时,他将比任何凶猛的野兽都更坏;他若原本有这类事物的余剩,却以污秽的欲望和可怕的说服关闭了这条道路,以致余剩无法运作,也会是这样。大洪水前自我毁灭的人就具有这种性质,由“诸天之下的一切肉体,就是凡有生命气息在里面的”来表示。

上一篇:创世记(636—643上)

下一篇:创世记(661下—666)

  栏目导航  
173—189节
160—172节
151—159节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二十七...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二十七...
《试探》全文下载
第一章 试探来自何处
《新耶路撒冷教义》全文下载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信仰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最后的审判》目录
《最后的审判》全文下载
 
首页 | 著作简介 | 主要著作 | 四部福音书注解 | 研究文集 | 要理问答 | 生平经历 | 音频资料 | 视频资料 | 我要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