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详细内容

创世记(701—715)

发布时间:2022-11-27  阅读:523次
 

概  览

701.此处总体上论述的主题是一个新教会的预备。之前的主题是该教会的理解力的事物,故此处的主题是意愿的事物(1-5节)。

702.之后的主题是它的试探,6-10节描述了涉及理解力事物的试探,11-12节描述了涉及意愿事物的试探。

703.之后13-15节论述了对该教会的保护,以及它的保存。但16-18节描述了其状态的性质,即这是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

704.最后,19-24节论述了上古教会的最后一代及其性质。他们被虚假的说服和爱自己的欲望紧紧缠住,以至于灭亡了。

  

705.此处主要论述的是大洪水,大洪水不仅表示被称为挪亚的教会成员在能被重生之前不得不经历的试探,还表示无法重生之人的荒废。在圣言中,试探和荒废被比作洪水或诸水的泛滥,实际上也被如此称呼。“洪水”表示试探,以赛亚书:

我离弃你不过片时,却以极大的怜悯再次招聚你。我因怒气涨溢,顷刻之间向你掩面,却要以永远的怜悯怜恤你。这是耶和华你的救赎主说的。这事在我就是挪亚的洪水,我怎样起誓不再使挪亚的诸水漫过大地,我也照样起誓不再向你发怒,也不斥责你。你这受困苦在暴风雨中飘摇不得安慰的人哪。(以赛亚书54:7-9, 11)

这论及将要重生的教会及其试探,这些试探被称为“挪亚的诸水”。

此外,在路加福音,主自己也称试探为“洪水”:

耶稣说,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就像一个人盖房子,开掘深挖,把根基立在磐石上;洪水泛滥的时候,河流冲击那房子,却不能摇动它,因为它立在磐石上。(路加福音6:47-48)

此处“洪水”表示试探,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洪水”表示荒废,如以赛亚书:

主必使又强又多的河水起来漫过他们,就是亚述王和他所有的荣耀;必涨过一切的水道,漫过所有的河岸;必席卷犹大,泛滥弥漫,直到颈项。(以赛亚书8:7-8)

此处“亚述王”表示幻想和虚假的假设,以及基于这些的推理,它们会使人荒废,并且已经使大洪水前的人荒废了。

耶利米书:

耶和华如此说,看哪,诸水从北方涌上来,成为一股泛滥的河流,淹没陆地和充满它的一切,并城和其中所住的。(耶利米书47:2)

这论及非利士人,他们代表那些接受虚假的假设,并基于它们推理属灵事物的人;这些推理会淹没一个人,就像淹没大洪水前的人一样。在圣言中,试探和荒废之所以被比作洪水或诸水的泛滥,实际上也被如此称呼,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正是恶灵带着其与他们同住的说服和虚假假设流入进来,激活了人里面类似性质的事物。对正在重生的人来说,它们就是试探;但对未重生的人来说,它们就是荒废。

706.创世记7:1.耶和华对挪亚说,你和你的全家都要进入方舟,因为在这世代中,我见你在我面前是义人。

“耶和华对挪亚说”表示事就这样成了,经上用“耶和华”这个名,是因为现在的主题是仁;“你和你的全家都要进入方舟”表示构成意愿,也就是“家”的事物;此处“进入方舟”表示做好准备;“因为在这世代中,我见你在我面前是义人”表示他拥有能用来重生的良善。

707.从此处直到下面第5节,细节几乎和前一章的一样,只有些微的变化;接下来的几节也一样。人若不知道圣言的内义,势必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只是对同一件事的重复。类似例子出现在圣言的其它部分,尤其先知书中,那里用不同的话表达了同一件事;有时经上会再次提起并第二次描述一件事。如前所述,原因在于,人里面的两大官能,即意愿和理解力彼此完全不同,圣言分开论述这两者。这就是为何存在重复。从下文明显看出,此处的情形就是这样。

708.“耶和华对挪亚说”表示事就这样成了。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对耶和华来说,只有“是”或“存在”(Being 或Esse)。祂所“说”的话必发生并成就,如在前一章(6:13,630节)和别处,“耶和华说”表示发生并成就。

709.此处用“耶和华”这个名,是因为现在的主题是仁。在前一章,从第9节到末尾,经上都是说“神”,而非“耶和华”,因为那里论述的主题是“挪亚”,或被称为“挪亚”的教会成员在理解力事物方面的预备,这些事物属于信。而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他在意愿事物方面的预备,这些事物属于爱。当论述的主题是理解力的事物,或信之真理时,经上就用“神”这个名;但当论述的主题是意愿的事物,或爱之良善时,经上则用“耶和华”这个名。因为构成教会的,不是理解力或信的事物,而是属于爱的意愿的事物。耶和华存在于爱和仁,而非信里面,除非这信是爱或仁之信。这也是为何在圣言中,信被比作“夜”,爱被比作“昼”;如在创世记第一章,论到“(两个)大光”,经上说表示爱的“大光”或日管昼,而表示信的“小光”或月管夜(创世记1:14, 16)。在先知书也一样(如耶利米书31:35; 33:20; 诗篇136:8, 9; 启示录8:12)。

710.“你和你的全家都要进入方舟”表示构成意愿的事物。这从刚才的阐述清楚可知。前一章论述了理解力的事物,在那里,经上的说法不同:“你和你儿子,妻子跟儿媳,都要同你进入方舟”(18节)。 “家”(译注:house,或译为房屋)表示意愿和构成意愿之物,这一点从圣言的各个地方明显看出来,如耶利米书:

他们的房屋、田地和妻子都必转归别人。(耶利米书6:12)

此处“房屋”、“田地”和“妻子”都涉及意愿的事物。又:

你们要建造房屋,住在其中;要栽种园子,吃它们的果子。(耶利米书29:5)

此处“建造房屋,住在其中”涉及意愿;“栽种园子”涉及理解力;其它经文也一样。经上常提到的“耶和华的家”(译注:常译为耶和华的殿)表示以爱为主的教会;“犹大家”表示属天教会;“以色列家”表示属灵教会。由于“家或房屋”表示教会,所以教会成员的心智(它拥有意愿和理解力的事物,也就是仁和信的事物在里面)也由“家或房屋”来表示。

711.“进入方舟”表示做好准备,这在前一章(6:18)早已说明。但在那里,它表示在理解力的事物,也就是信之真理方面为拯救做好准备;而在此表示在意愿的事物,也就是仁之良善方面做好准备。人若不做好准备,也就是装备真理和良善,就决不能重生,更不用说经历试探了。因为在这种时候,与他同在的恶灵会激活他的虚假和邪恶。除非有真理和良善存在,使得这些虚假和邪恶能被主转向它们,并被它们驱散,否则他就会屈服。这些真理和良善就是主为这些目的或功用所保存的余剩。

712.“因为在这世代中,我见你在我面前是义人”表示他拥有能用来重生的良善。这在前一章(6:9,612-615节)已经阐述和说明。在那里,“公义”或“义”表示仁之良善,“完全”表示仁之真理。那里提到“世代”时用的是复数,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理解力的事物;而此处提到“世代”时用的是单数,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意愿的事物。事实上,意愿包含理解力的事物,但理解力不包含意愿的事物。

713.创世记7:2.凡洁净的牲畜,你要带七对,每样七对,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不洁净的牲畜,每样两个,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

“凡洁净的牲畜”表示对良善的情感;“七对”表示它们是神圣的;“男人和妻子(译注:经上或译为一公一母)”表示真理与良善结合。“不洁净的牲畜”表示对邪恶的情感;“每样两个”表示相对于良善来说,它们是亵渎的;“男人和妻子(译注:经上或译为一公一母)”表示虚假与邪恶结合。

714.“凡洁净的牲畜”表示对良善的情感。这从前面关于牲畜的阐述和说明清楚可知(45-46, 142-143, 246节)。牲畜之所以表示情感,是因为就本身及其自我而言,人与动物没什么区别。他的(五种)感官、嗜好、属世的欲望,以及一切情感,都与动物极其相似。他的良善,甚至他的最爱也极其相似,如爱同类的同伴、子女、配偶,以至于根本没有区别。然而,他是人,比动物优越,因为他拥有动物永远不可能拥有的内在生命。这生命就是源于主的信与爱的生命;若非这生命存在于人与动物共有的一切最小细节中,他不会有任何不同。仅举一例,即对同伴的爱。如果他只为自己而爱同伴,这爱里面没有任何更为属天堂或神性之物,那么他不可能被称为一个人,因为动物也是如此。其它例子也一样。因此,如果来自主的爱之生命不存在于他的意愿中,来自主的信之生命不存在于他的理解力中,他决不是人。死后,他靠从主所获得的生命存活,因为主把他与自己联结起来。因此,他能与天使同在主的天堂,活到永远。即便一个人像野兽一样活着,只爱自己和涉及自己的东西,主的怜悯仍如此浩大(因为它是神性,是无限的),以致主不会丢弃他,而是继续通过天使将自己的生命不断注入他;哪怕有人只接受野兽般的生命,主仍使他尽可能地思考,反思并理解私人或公共生活中的某件事,或某种世俗、肉体的东西是好是坏,因而是真是假。

715.上古之人因知道,并且当处于自我谦卑的状态时也承认,他们无非是牲畜和野兽,唯独凭从主所获得的东西而为人,或说唯独主使他们成为人,故不仅将凡属于自己的东西比作牲畜和飞鸟,还如此称呼。他们将意愿的事物比作并称为牲畜,将理解力的事物比作并称为飞鸟。但他们区分良善的情感和邪恶的情感,将良善的情感比作羔羊、绵羊、小山羊、母山羊、公山羊、公绵羊、小母牛、公牛,因为它们都是良善和温驯的,在生活中是有用的,可用来吃,皮和毛能制成衣服。这些是主要的洁净牲畜。但邪恶、凶猛,在生活中无用的,是不洁净的牲畜。

上一篇:创世记(692—700)

下一篇:创世记(722—729)

  栏目导航  
271—279节
264—270节
255—263节
248—254节
234—247节
225—233节
217—224节
《新耶路撒冷教义》全文下载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信仰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最后的审判》目录
《最后的审判》全文下载
 
首页 | 著作简介 | 主要著作 | 四部福音书注解 | 研究文集 | 要理问答 | 生平经历 | 音频资料 | 视频资料 | 我要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