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详细内容

创世记(2674—2682)

发布时间:2020-10-17  阅读:1293次
 

2674.“拿饼和一皮袋水”表示良善和真理。这从“饼”和“水”的含义清楚可知:“饼”是指属天之物,或良善(参看276, 680, 2165)“水”是指属灵之物,或真理(参看28, 680, 739)。经上之所以说“一皮袋水”,是因为他们一开始被赋予极少量的真理,也就是说,和他们所能接受的一样多,“搭在她的肩上”这句话就表示这种接受能力(2676)。谁都能从以下事实看出这些历史细节含有奥秘,即:富有羊群和牛群,还富有金银的亚伯拉罕只用一些饼和水就把给他生了儿子的婢女和他所深爱的孩子以实玛利打发走了。他也能预见,一旦这些饼和水用完了,他们就会死亡;如果天使不来帮助他们,这种事就真的发生了。此外,关于饼和一皮袋水,以及它们被搭在她肩上的这些细节并未重要到被提及的地步。但这事的确发生了,还被记录下来,因为这些细节涉及并表示那些正变得属灵之人的最初状态,一开始他们被赋予一些良善和一些真理,但只有极少量;后来,他们的水用尽了;就在这时,他们从主获得帮助。

2675.“给了夏甲”表示植入外在人的生命。这从“夏甲”的含义清楚可知,“夏甲”是指外在人的生命(参看1896, 1909)。外在人的生命就是对记忆知识的情感,专由“埃及人夏甲”来表示。对那些正变得属灵的人来说,主将良善和真理植入对记忆知识的情感,好叫他们为了变得理性和属灵这个目的和功用而渴望认识并学习良善和真理,因为对记忆知识的情感是生下含有属灵之物的理性的母亲(1895, 1896, 1902, 1910)。主这样的流入的确发生在所有人身上,但只有那些能被改造的人才会为了这个目的和功用来接受它。其余的则为了其它目的和功用来接受;这些目的和功用多到数不清,并且只关注他们自己和这个世界。

2676.“搭在她的肩上”表示和它所能接受的一样多。这从“肩”的含义清楚可知,“肩”是指全部能力(参看1085节),因而是指与一个人所能接受的一样多的良善和真理。

2677.“孩子”表示属灵真理或属灵之物。这从“孩子”的含义清楚可知,“孩子”在此是指被称为属灵的东西,因为以实玛利,或婢女的儿子在此代表属灵教会的成员。他在此因代表最初的教会成员,故被称为“孩子”。

2678.“打发她走”表示祂任由外在人沉浸在自我中。这从当代表主的亚伯拉罕是那个把她打发走的人时,“打发走”的含义,以及那些正在被改造和变得属灵之人的最初状态清楚可知。他们的最初状态是这样:他们以为他们凭自己,因而凭他们自己的东西来实行良善、思考真理。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知道别的。当你告诉他们,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都来自主时,他们的确不会拒绝这个观念,但心里却不承认它,因为他们感觉,或从内在感知到任何东西都是从他们自己,而不是从其它任何源头流入的。由于所有正在被改造的人一开始都处于这种状态,所以主便任由他们沉浸在自我中。尽管如此,他们在不知道这一点的情况下仍通过他们的自我被引导。

2679.“夏甲就走了,在别是巴的旷野飘荡”表示在信之教义上四处游荡的状态,或说困惑地游荡在信之教义当中的状态。这从“走了,在旷野飘荡”和“别是巴”的含义清楚可知:“走了,在旷野飘荡”是指一种游荡的状态,或一种困惑游荡的状态;“别是巴”是指信之教义,如本章末尾所述(2723节),在那里,经上说,亚伯拉罕和亚比米勒在别是巴立了约(21:32),亚伯拉罕在别是巴种植小树林(31:33)。本节描述了那些正在被改造之人的状态一开始是何性质,即:他们四处游荡,被带入各种错误。因为主让他们多多思考永生,从而多多思考信之真理;但他们出于自我去思考,如前所述,所以只能在教义和生活上四处游荡。凡从童年早期就灌输给他们的东西,或别人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或他们自己想出来的东西,他们都当作真理;完全没有考虑到,他们没有意识到的各种情感在误导他们。这些人就像尚未成熟的果实,不能瞬间发展出它的形状、美丽和味道。他们又像幼苗,不能瞬间开花抽穗。然而,那时进入的观念虽然大部分是错的,但仍能促进成长;后来,当这些人正在被改造时,这些错误观念部分被分离出去,部分用来可以说将营养和汁液注入后续生命。这些反过来又能部分适合主随后植入良善和真理,部分适合为属灵事物充当终级层面,或说最终接收的土地。因此,它们不断充当改造的手段;这些手段形成一个有序的连续不断的链条。因为对人来说,主预见一切,甚至最小细节,并为他将来直到永恒的状态而提供这一切。主为了人的福祉而尽可能地在此人允许自己被祂引导的程度内这样做。

2680.创世记21:15.皮袋的水用尽了,她就把孩子撇在一丛灌木下。

“皮袋的水用尽了”表示真理的荒凉;“她就把孩子撇在一丛灌木下”表示因无法感知到任何真理或良善而感到绝望。

2681.“皮袋的水用尽了”表示真理的荒凉。这从“用尽”和“水”的含义清楚可知:“用尽”是指荒凉;“水”是指真理(参看28, 680, 739节)

2682.“她就把孩子撇在一丛灌木下”表示因无法感知到任何真理或良善而感到绝望。这从“孩子”和“灌木”的含义,以及这个行为背后的情感,也就是绝望的情感清楚可知:“孩子”是指属灵真理(参看2669, 2677)灌木”是指感知,然而,这种感知如此微小,几近于无(这就是为何经上说“在一丛灌木下)灌木”与“树”所表相同,只是在一个较小程度上;“树”表示感知(可参看103, 2163)。这一切表明,“她就把孩子撇在一丛灌木下”表示因无法感知到任何真理或良善而感到绝望。被“撇在一丛灌木下表示就真理和良善而言,只剩下荒凉,直到绝望,这一点明显可见于约伯记:

穷乏饥饿,独自一人。他们就逃到干旱之地,到昨夜的荒凉与荒废;在灌木上采锦葵;住在山谷的裂缝里,尘土和岩石的洞中;他们在灌木丛中哀叹,在野蓟下聚集。(约伯记30:3-4, 6-7)

这论及真理的荒凉,是以古教会常用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的(因为《约伯记》是古教会的一本书),如“穷乏饥饿,独自一人”、“逃到干旱之地,到昨夜的荒凉与荒废”、“住在山谷的裂缝,尘土和岩石的洞中”,以及“在灌木上采锦葵”、“在灌木丛中哀叹”。在以赛亚书也是如此:

它们必来,它们都停在荒凉的河流内、磐石的裂缝里和一切灌木丛上,并一切水渠里。(以赛亚书7:19)

这也论及荒凉,以同样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也就是说以“停在荒凉的河流内、磐石的裂缝里和一切灌木丛上”来描述。

本节论述了那些正在被改造之人的第二个状态,也就是当他们陷入无知,直到对真理一无所知,甚至到了绝望地步时的一种状态。他们陷入这种无知,是为了熄灭说服之光。说服之光具有这种性质:它既光照虚假,也光照真理,从而利用真理使人相信虚假,利用虚假使人相信真理,同时引导人信靠自己,或让人感觉自命不凡。他们陷入这种无知,也是为了让他们可以通过亲身经历被引导认识到这一事实:良善或真理丝毫不来源于他们自己,或他们自己的东西,只来源于主。那些正在被改造的人会陷入无知,甚至到了绝望的地步;这时,他们会获得安慰和光照,这从下文清楚看出来。因为来自主的真理之光无法流入来源于自我的说服性思维;事实上,这种思维具有这种性质:它能熄灭真理之光。在来世,说服性思维看上去就像冬天里的光;但一靠近天堂之光,这冬光就转变为一种包含对一切真理的无知的黑暗。对那些正在被改造的人来说,这种状态被称为真理荒凉的状态,也是圣言的内义经常论述的主题。

但很少有人能了解这种状态,因为如今很少有人在重生。对那些没有在重生的人来说,只要他们能把某种事物当作真理,他们是否知道真理,以及他们知道的是不是真理,都是一样的。但那些正在重生的人会多多思考教义和生活,因为他们会多多思考永恒的救恩。因此,如果真理离弃他们,他们会从心里感到悲伤,因为真理是他们所有思维和情感的对象。至于那些正在重生之人的状态是何性质,那些没有在重生之人的状态又是何性质,这从以下考虑清楚看出来:当一个人在肉身中时,就其灵而言,他在天堂,就其肉身而言,他在世界,因为他生在这两者中,并且被如此创造,以至于就其灵而言,他实际上能与天使同在,同时又能通过属于身体的事物而与世人同在。但由于很少有人相信自己有一个死后会继续活着的灵,所以很少有人在重生。对那些相信自己有一个灵的人来说,来世就是他们的思维和情感的全部;相比之下,这个世界根本算不上什么。而对那些不相信自己有一个灵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就是他们的思维和情感的全部;相比之下,来世根本算不上什么。前者是那些能重生的人,后者是那些不能重生的人。

上一篇:创世记(2654—2657)

下一篇:创世记(2694—2699)

  栏目导航  
道路(6)
道路(5)
道路(4)
877—878节
灵界经历摘录(1237—1250)
灵界经历摘录(1218—1236)
灵界经历摘录(1201—1217)
《新耶路撒冷教义》全文下载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信仰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最后的审判》目录
《最后的审判》全文下载
 
首页 | 著作简介 | 主要著作 | 四部福音书注解 | 研究文集 | 要理问答 | 生平经历 | 音频资料 | 视频资料 | 我要留言 |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一滴水 联系方式:13563498755  微信号:ljh13563498755  电子邮件:ljh13563498755@163.com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版权所有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